“薄官真可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官真可益”全詩
深疑醉里得,復似夢中來。
薄官真可益,浮生信可咍。
鵬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到并州已復數月率爾成詩》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到并州已復數月率爾成詩》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忽忽此何地,經時更自猜。
深疑醉里得,復似夢中來。
薄官真可益,浮生信可咍。
鵬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在到達并州后的感受和思考。他感到自己置身何處,時間的流逝使他更加迷惑。他深深懷疑自己是否在醉酒中獲得了真實,或者這一切只是夢境中的幻覺。他認為官位的榮耀雖然可以帶來一些好處,但人生的浮華和虛妄也是如此。他相信鵬鳥和蜩螗都有它們各自的命運,但與之相比,他覺得自己的內心已經如同灰燼般冷淡無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現實的思考。通過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時間的懷疑,作者揭示了人們在追求名利和享樂的過程中常常迷失自我,難以辨別真實與虛幻。他對官位和浮生的看法,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認為這些虛幻的東西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最后,作者通過對鵬鳥和蜩螗的比喻,暗示了人與自然的不同命運,以及自己內心的冷漠和疏離感。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現實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對功名利祿的冷淡態度和對內心真實的追求。同時,通過對自然界的比喻,詩詞也呈現了人與自然的對比,以及人類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意義和真實性的思考。
“薄官真可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bīng zhōu yǐ fù shù yuè lǜ ěr chéng shī
到并州已復數月率爾成詩
hū hū cǐ hé dì, jīng shí gèng zì cāi.
忽忽此何地,經時更自猜。
shēn yí zuì lǐ dé, fù shì mèng zhōng lái.
深疑醉里得,復似夢中來。
báo guān zhēn kě yì, fú shēng xìn kě hāi.
薄官真可益,浮生信可咍。
péng tiáo dìng yǒu fèn, bù ruò cùn xīn huī.
鵬蜩定有分,不若寸心灰。
“薄官真可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