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向曉暴風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知向曉暴風作”全詩
安知向曉暴風作,一變陽春成大寒。
此時結友尋名山,伶俜徒步水石間。
棘刺罥衣行路難,枯藤壽柏同樊援。
驚沙擊眼百箭攢,時得閃爍窺林巒。
景仁年長力更孱,牽衣執手幸不顛。
仍聞旁谷有伏虎,賴得與君俱早還。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景仁噴玉潭》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景仁噴玉潭》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昨朝景氣如暑天,
昨天景象猶如炎熱的夏天,
僮仆流汗衣裘單。
仆人們汗流浹背,衣袍單薄。
安知向曉暴風作,
誰知道黎明時分突然刮起狂風,
一變陽春成大寒。
一夜之間,春天的景象變成了嚴寒的冬天。
此時結友尋名山,
此時我結交朋友,尋找名山勝地,
伶俜徒步水石間。
我獨自徒步行走在水石之間。
棘刺罥衣行路難,
路上充滿荊棘,衣袍被掛住,行路艱難,
枯藤壽柏同樊援。
枯藤和壽柏一同作為支撐。
驚沙擊眼百箭攢,
沙塵撲面,眼睛受到百箭般的刺激,
時得閃爍窺林巒。
偶爾能看到閃爍的林木山巒。
景仁年長力更孱,
景仁年紀已長,力量漸弱,
牽衣執手幸不顛。
但仍然能夠拉著衣袖,牽著手,幸運地不摔倒。
仍聞旁谷有伏虎,
仍然聽說旁邊的山谷里有隱藏的猛虎,
賴得與君俱早還。
幸好與你一同早早回來。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景仁在一次旅行中的經歷。詩中通過描寫景象的變化,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作者在艱難的環境中結交朋友,展現了堅韌和樂觀的品質。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友誼和歸途的渴望,以及對未知危險的警惕。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感悟。
“安知向曉暴風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ǐng rén pēn yù tán
和景仁噴玉潭
zuó cháo jǐng qì rú shǔ tiān, tóng pú liú hàn yī qiú dān.
昨朝景氣如暑天,僮仆流汗衣裘單。
ān zhī xiàng xiǎo bào fēng zuò, yī biàn yáng chūn chéng dà hán.
安知向曉暴風作,一變陽春成大寒。
cǐ shí jié yǒu xún míng shān, líng pīng tú bù shuǐ shí jiān.
此時結友尋名山,伶俜徒步水石間。
jí cì juàn yī xíng lù nán, kū téng shòu bǎi tóng fán yuán.
棘刺罥衣行路難,枯藤壽柏同樊援。
jīng shā jī yǎn bǎi jiàn zǎn, shí dé shǎn shuò kuī lín luán.
驚沙擊眼百箭攢,時得閃爍窺林巒。
jǐng rén nián zhǎng lì gèng càn, qiān yī zhí shǒu xìng bù diān.
景仁年長力更孱,牽衣執手幸不顛。
réng wén páng gǔ yǒu fú hǔ, lài dé yǔ jūn jù zǎo hái.
仍聞旁谷有伏虎,賴得與君俱早還。
“安知向曉暴風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