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付兩佳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付兩佳兒”全詩
誰能拂衣去,不待掛冠期。
經史乃吾友,云山為己知。
世間青紫貴,盡付兩佳兒。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寄題宇文中允所居》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宇文中允所居》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宦行直道,
棲棲良可悲。
誰能拂衣去,
不待掛冠期。
經史乃吾友,
云山為己知。
世間青紫貴,
盡付兩佳兒。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的孤獨宦途和對清廉正直的追求。他自稱為孤宦,意味著他在官場中孤立無援,行走在一條正直的道路上。他感嘆自己的境遇,認為這種孤獨的生活是可悲的。然而,他希望有人能夠像他一樣毅然決然地離開官場,不再等待功名和地位的到來。
作者將經史視為自己的朋友,表示他對于學問和知識的追求。他認為只有通過學習經史,才能真正了解天地間的事物。云山則代表了自然界,作者認為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自然,他能夠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世間名利的看法。他認為世間的青云之路和紫禁之位都不值得追求,因為這些都是虛幻的。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將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傳承下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清廉正直的追求和對于名利虛幻的看法。通過對比孤獨宦途和真正的知識追求,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內心世界的重視。他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在于外部的榮譽和地位,而是在于內心的修養和對于知識的追求。這種追求使得作者能夠超越世俗的束縛,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盡付兩佳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yǔ wén zhōng yǔn suǒ jū
寄題宇文中允所居
gū huàn xíng zhí dào, xī xī liáng kě bēi.
孤宦行直道,棲棲良可悲。
shuí néng fú yī qù, bù dài guà guān qī.
誰能拂衣去,不待掛冠期。
jīng shǐ nǎi wú yǒu, yún shān wèi jǐ zhī.
經史乃吾友,云山為己知。
shì jiān qīng zǐ guì, jǐn fù liǎng jiā ér.
世間青紫貴,盡付兩佳兒。
“盡付兩佳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