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已交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音已交蘆”全詩
民淳無門辨,地勝得逍遙。
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
知音已交蘆,勿茹紫芝苗。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上雒王推官》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上雒王推官》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墨綬百里宰,
紅蕖幕府僚。
民淳無門辨,
地勝得逍遙。
日上云未散,
春深雪不消。
知音已交蘆,
勿茹紫芝苗。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送別雒王推官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推官的官職和地位,以及他在政府中的角色。推官是百里之地的宰相,紅蕖指的是官署的紅色帷幕。詩人認為推官在政務中能夠自由自在,不受束縛,享受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詩中還描繪了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推官的贊美和祝福。最后,詩人表示與推官已經成為知音,希望他不要茹毛飲血,保持純潔的心靈。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推官的官職和地位,以及他在政府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展現了詩人對推官的贊美和祝福。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的景象,表達了推官在政務中的出色表現和不畏艱難的精神。最后,詩人以知音之情,勸告推官保持純潔的心靈,不要沾染世俗之事。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推官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知音已交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àng luò wáng tuī guān
送上雒王推官
mò shòu bǎi lǐ zǎi, hóng qú mù fǔ liáo.
墨綬百里宰,紅蕖幕府僚。
mín chún wú mén biàn, dì shèng dé xiāo yáo.
民淳無門辨,地勝得逍遙。
rì shàng yún wèi sàn, chūn shēn xuě bù xiāo.
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
zhī yīn yǐ jiāo lú, wù rú zǐ zhī miáo.
知音已交蘆,勿茹紫芝苗。
“知音已交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