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遣胸中氣不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遣胸中氣不平”全詩
不嫌貧舍舊來燕,喚起醉眠何處鶯。
一仆相隨同巾出,群童聚看小車行。
人間萬事都捐去,莫遣胸中氣不平。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又和來韻》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和來韻》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年老逢春無用驚,
對花弄筆眼猶明。
不嫌貧舍舊來燕,
喚起醉眠何處鶯。
一仆相隨同巾出,
群童聚看小車行。
人間萬事都捐去,
莫遣胸中氣不平。
中文譯文:
年老了,遇到春天也不必驚訝,
對著花朵,我的眼睛依然明亮。
不嫌棄貧窮的住處,我仍然歡迎舊友來訪,
喚醒了沉醉的睡眠,不知鶯在何處。
一個仆人跟隨著我,我們一同出門,
群童們聚集在一起觀看小車行駛。
我已經放棄了人間的萬事,
但請不要讓我內心不平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年老之后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年老了,但他并不驚訝于春天的到來,他依然能欣賞花朵,眼睛依然明亮。他不嫌棄貧窮的住處,仍然歡迎舊友來訪。他喚醒了沉醉的睡眠,但卻不知道鶯在哪里。這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流轉和生活的變遷的淡然態度。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與一個仆人相隨出門,群童們聚集在一起觀看小車行駛的場景。這些細節描寫展示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們對于名利的追逐。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已經放棄了人間的萬事,但他希望內心能夠保持平靜。這是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即放下一切功名利祿,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心境和生活情景,表達了對于歲月流轉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內心平靜的追求。
“莫遣胸中氣不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lái yùn
又和來韻
nián lǎo féng chūn wú yòng jīng, duì huā nòng bǐ yǎn yóu míng.
年老逢春無用驚,對花弄筆眼猶明。
bù xián pín shě jiù lái yàn, huàn qǐ zuì mián hé chǔ yīng.
不嫌貧舍舊來燕,喚起醉眠何處鶯。
yī pū xiāng suí tóng jīn chū, qún tóng jù kàn xiǎo chē xíng.
一仆相隨同巾出,群童聚看小車行。
rén jiān wàn shì dōu juān qù, mò qiǎn xiōng zhōng qì bù píng.
人間萬事都捐去,莫遣胸中氣不平。
“莫遣胸中氣不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