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高鳥各自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晴云高鳥各自得”全詩
晴云高鳥各自得,白日游絲相與長。
草色無情盡眼綠,花林多思襲人香。
吾儕幸免簪裾累,痕飲閑吟樂未央。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再和堯夫年老逢春》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堯夫年老逢春》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老逢春猶解狂,
行歌南陌上東岡。
晴云高鳥各自得,
白日游絲相與長。
草色無情盡眼綠,
花林多思襲人香。
吾儕幸免簪裾累,
痕飲閑吟樂未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年老的人在春天來臨時,仍然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解放內心的狂放之情。詩中描繪了一個老人在南陌上東岡行走唱歌的場景,他欣賞著高懸的晴云和自由自在的飛鳥,享受著白天游動的輕絲。盡管草色已經無情地將眼前的一切染綠,花林中的芬芳也多少讓人思念起過去的香氣。然而,作者認為自己幸運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不再為簪裾所累,而是能夠自由自在地品味生活的美好。他以痕飲、閑吟和樂未央來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自由、閑適和快樂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老人在春天中的心境和生活狀態。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老人內心深處的豁達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通過對草色和花林的描繪,表達了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變遷。整首詩詞以自由、閑適和快樂為主題,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作者通過自身的感受和體驗,表達了對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對世俗束縛的抗拒。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豁達心態和對自由人生的向往。
“晴云高鳥各自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yáo fū nián lǎo féng chūn
再和堯夫年老逢春
nián lǎo féng chūn yóu jiě kuáng, xíng gē nán mò shàng dōng gāng.
年老逢春猶解狂,行歌南陌上東岡。
qíng yún gāo niǎo gè zì dé, bái rì yóu sī xiāng yǔ zhǎng.
晴云高鳥各自得,白日游絲相與長。
cǎo sè wú qíng jǐn yǎn lǜ, huā lín duō sī xí rén xiāng.
草色無情盡眼綠,花林多思襲人香。
wú chái xìng miǎn zān jū lèi, hén yǐn xián yín lè wèi yāng.
吾儕幸免簪裾累,痕飲閑吟樂未央。
“晴云高鳥各自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