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蓋從賢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蓋從賢侯”全詩
久負入關意,空為同吉羞。
清樽接勝友,飛蓋從賢侯。
應恨春來晚,煙林已數游。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早春寄東郡舊同僚》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春寄東郡舊同僚》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臺帶余雪,寒色未他收。
久負入關意,空為同吉羞。
清樽接勝友,飛蓋從賢侯。
應恨春來晚,煙林已數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早春時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靈臺山上殘留的余雪和寒冷的氣氛,表達了春天尚未完全到來的感覺。作者長期以來一直懷抱著進入朝廷為國家盡忠的愿望,但卻一直未能實現,感到有些羞愧。然而,他仍然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享美酒,與賢明的官員一同馳騁于飛蓋之下。作者對春天的來臨感到遺憾,因為他已經錯過了許多游覽的機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早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詩中的靈臺山和余雪象征著寒冷的冬季,而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則體現了他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詩中的"同吉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未能實現理想的自責之情。然而,作者并沒有沉溺于悲傷之中,而是選擇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享美酒,與賢明的官員一同游覽風景。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展示了作者的豁達和樂觀。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理想和美好未來的向往,給人以溫暖和希望的感覺。
“飛蓋從賢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jì dōng jùn jiù tóng liáo
早春寄東郡舊同僚
líng tái dài yú xuě, hán sè wèi tā shōu.
靈臺帶余雪,寒色未他收。
jiǔ fù rù guān yì, kōng wèi tóng jí xiū.
久負入關意,空為同吉羞。
qīng zūn jiē shèng yǒu, fēi gài cóng xián hóu.
清樽接勝友,飛蓋從賢侯。
yīng hèn chūn lái wǎn, yān lín yǐ shù yóu.
應恨春來晚,煙林已數游。
“飛蓋從賢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