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似荒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瑟似荒郊”全詩
遠去名利窟,自稱安樂巢。
云歸白石洞,鶴立碧松梢。
得喪非吾事,何須更解嘲。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贈邵堯夫》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邵堯夫》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家雖在城闕,蕭瑟似荒郊。
遠去名利窟,自稱安樂巢。
云歸白石洞,鶴立碧松梢。
得喪非吾事,何須更解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邵堯夫的贊賞和祝福之情。詩中描繪了邵堯夫遠離塵囂,選擇了寧靜自在的生活。盡管他的家庭住在繁華的城市,但他的心境卻像是置身于荒郊野外一般的蕭瑟。他遠離了名利之地,自稱生活在一個安樂的巢穴中。詩中還描繪了邵堯夫歸隱自然的景象,他的心境如同云歸白石洞,鶴立碧松梢,與自然融為一體。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邵堯夫的贊嘆,認為得失并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因此無需嘲笑他的選擇。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邵堯夫的生活態度和選擇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歸隱自然、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方式的贊賞。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城市和荒郊、名利和安樂進行對比,突出了邵堯夫的獨特選擇。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如白石洞、碧松梢等,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染力。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邵堯夫的理解和認同,認為他的選擇是值得尊重和贊美的。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蕭瑟似荒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hào yáo fū
贈邵堯夫
jiā suī zài chéng què, xiāo sè shì huāng jiāo.
家雖在城闕,蕭瑟似荒郊。
yuǎn qù míng lì kū, zì chēng ān lè cháo.
遠去名利窟,自稱安樂巢。
yún guī bái shí dòng, hè lì bì sōng shāo.
云歸白石洞,鶴立碧松梢。
dé sàng fēi wú shì, hé xū gèng jiě cháo.
得喪非吾事,何須更解嘲。
“蕭瑟似荒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三肴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