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驚且悲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驚且悲嘆”全詩
金石無全聲,宮商亂清濁。
東驚且悲嘆,節變何煩數。
始知中國人,耽此亡純樸。
爾為外方客,何為獨能覺。
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將學。
分類:
作者簡介(元結)
元結(719~772年),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后,歸隱商余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內),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翙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頗豐。大歷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長安。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元結 翻譯、賞析和詩意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是唐代詩人元結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聽聞古代天子,早朝時舉行新的音樂會。
金石無法保留完整的聲音,宮商音階混雜不清。
東方的音樂受驚,悲嘆音律的改變頻繁而煩惱。
方才明白中國人,迷失了純樸的音律。
你作為外來的客人,為何能夠獨自體會其中的情感。
如果這種音樂或許依然存在,我將踏足海洋去學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元結聽聞古代天子在朝會上進行新的音樂演奏,但現在金石文化無法完全還原音樂的聲音。宮商音階(古代音樂的基本音階)也變得混雜不清。東方的音樂發生了變革,這使得音律的變化變得復雜而令人困擾。作者通過這種變革來反思中國人自古以來珍愛的純樸文化是否已經失去。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表達了一種追求的心態。他認為,盡管古代音樂的原聲或許已經失傳,但在東方(指東夷地區)仍可能存在著類似的音樂。他表示愿意不畏艱險,像踏足海洋一樣,去探索、學習這些音樂。
整首詩充滿了對古代音樂的懷念和對變革的思考。作者通過音樂的變遷,抒發了對傳統文化的憂慮和對追求新事物的渴望。這首詩具有典型的唐代抒情特點,將個人情感與社會背景相結合,折射出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
“東驚且悲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yuè fǔ shí èr shǒu sòng dōng yí
系樂府十二首·頌東夷
cháng wén gǔ tiān zǐ, cháo huì zhāng xīn lè.
嘗聞古天子,朝會張新樂。
jīn shí wú quán shēng, gōng shāng luàn qīng zhuó.
金石無全聲,宮商亂清濁。
dōng jīng qiě bēi tàn, jié biàn hé fán shù.
東驚且悲嘆,節變何煩數。
shǐ zhī zhōng guó rén, dān cǐ wáng chún piáo.
始知中國人,耽此亡純樸。
ěr wèi wài fāng kè, hé wéi dú néng jué.
爾為外方客,何為獨能覺。
qí yīn ruò huò zài, dǎo hǎi wú jiāng xué.
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將學。
“東驚且悲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