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懷友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不懷友生”全詩
朱光爍厚地,萬葉焦無聲。
夫子久倦游,得郡為親榮。
束裝待騶吏,歸期殊未成。
埃沙塞廣陌,蓬藋擁前楹。
出處兩不愜,孤坐心煩縈。
何時驚飚來,掃蕩天地清。
郊墟草樹疏,千騎從雙旌。
飄搖若神仙,皁苔西南征。
離群詎幾時,豈不懷友生。
有意肯相過,不妨巾屨并。
官舍稍虛涼,愧無肴酒迎。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奉同何濟川迎吏示至秋暑方劇呈同舍》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同何濟川迎吏示至秋暑方劇呈同舍》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稚金避老火,暑勢萬驕盈。
朱光爍厚地,萬葉焦無聲。
夫子久倦游,得郡為親榮。
束裝待騶吏,歸期殊未成。
這首詩詞以描繪夏季的炎熱景象為開篇,用稚嫩的金色避開老去的火焰,形容了酷暑的威勢萬分囂張。紅色的光芒在厚實的土地上閃爍,萬葉因炎熱而焦黃,但卻沒有聲音。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久倦于旅行,渴望回到家鄉的心情。他在郡城中等待官吏的歸來,但回程的時間卻未確定。
詩人繼續描繪了郊外塵土飛揚的景象,草木稀疏,千騎隨著雙旌而來。他們飄搖如神仙,身上沾滿了西南征戰的苔蘚。離群之感何時才能消除,不禁懷念起友人的生活。
詩人表示愿意與友人相聚,不妨一同穿著巾屨(象征樸素)相會。官舍雖然稍顯涼爽,但他愧于沒有肴酒來款待客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夏季的炎熱景象和詩人對歸鄉的渴望,表達了對友情和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官吏歸期的期待和對官舍貧寒的愧疚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生活的瑣碎和情感的真摯,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對現實的思考。
“豈不懷友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tóng hé jì chuān yíng lì shì zhì qiū shǔ fāng jù chéng tóng shě
奉同何濟川迎吏示至秋暑方劇呈同舍
zhì jīn bì lǎo huǒ, shǔ shì wàn jiāo yíng.
稚金避老火,暑勢萬驕盈。
zhū guāng shuò hòu dì, wàn yè jiāo wú shēng.
朱光爍厚地,萬葉焦無聲。
fū zǐ jiǔ juàn yóu, dé jùn wèi qīn róng.
夫子久倦游,得郡為親榮。
shù zhuāng dài zōu lì, guī qī shū wèi chéng.
束裝待騶吏,歸期殊未成。
āi shā sāi guǎng mò, péng diào yōng qián yíng.
埃沙塞廣陌,蓬藋擁前楹。
chū chù liǎng bù qiè, gū zuò xīn fán yíng.
出處兩不愜,孤坐心煩縈。
hé shí jīng biāo lái, sǎo dàng tiān dì qīng.
何時驚飚來,掃蕩天地清。
jiāo xū cǎo shù shū, qiān qí cóng shuāng jīng.
郊墟草樹疏,千騎從雙旌。
piāo yáo ruò shén xiān, zào tái xī nán zhēng.
飄搖若神仙,皁苔西南征。
lí qún jù jǐ shí, qǐ bù huái yǒu shēng.
離群詎幾時,豈不懷友生。
yǒu yì kěn xiāng guò, bù fáng jīn jù bìng.
有意肯相過,不妨巾屨并。
guān shě shāo xū liáng, kuì wú yáo jiǔ yíng.
官舍稍虛涼,愧無肴酒迎。
“豈不懷友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