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齋對秋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齋對秋山”全詩
雖違獨往心,蒼蒼長在眼。
可嗟都邑游,終日紅塵滿。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聶之美雞澤官舍詩七首·懷翠亭》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聶之美雞澤官舍詩七首·懷翠亭》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齋對秋山,
平望殊不遠。
雖違獨往心,
蒼蒼長在眼。
可嗟都邑游,
終日紅塵滿。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都邑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身處高齋,對著秋山,遠遠地眺望,感覺山景與自己并不遙遠。盡管作者內心渴望獨自遠離塵囂,但都市的喧囂和紛擾依然存在于眼前。作者對都邑生活的矛盾心情感到惋惜和嘆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矛盾情感。高齋對秋山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作者的內心與外界環境產生了沖突,他感到自己與理想生活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但卻無法擺脫都市的紛擾。詩中的"蒼蒼長在眼"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都市喧囂的深深感受。最后兩句"可嗟都邑游,終日紅塵滿"則表達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無奈和遺憾之情。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與都市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理想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高齋對秋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niè zhī měi jī zé guān shě shī qī shǒu huái cuì tíng
和聶之美雞澤官舍詩七首·懷翠亭
gāo zhāi duì qiū shān, píng wàng shū bù yuǎn.
高齋對秋山,平望殊不遠。
suī wéi dú wǎng xīn, cāng cāng zhǎng zài yǎn.
雖違獨往心,蒼蒼長在眼。
kě jiē dū yì yóu, zhōng rì hóng chén mǎn.
可嗟都邑游,終日紅塵滿。
“高齋對秋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