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躕古塞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躊躕古塞關”全詩
日行見孤老,羸弱相提將。
聞其呼怨聲,聞聲問其方。
方言無患苦,豈棄父母鄉。
非不見其心,仁惠誠所望。
念之何可說,獨立為凄傷。
分類:
作者簡介(元結)
元結(719~772年),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后,歸隱商余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內),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翙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頗豐。大歷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長安。
《系樂府十二首·去鄉悲》元結 翻譯、賞析和詩意
《系樂府十二首·去鄉悲》是唐代詩人元結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離開家鄉的悲傷和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詩人離開故鄉,經過古老的塞關時的躊躇和不舍之情。詩人悲歌的原因是為了誰而長久地悲傷。在旅途中,詩人看到了一個孤獨老人,他衰老而虛弱,只能相互攙扶著前行。詩人聽到老人呼喊的怨聲,于是問他是從哪里來。老人回答說他方言不通,遭受著苦難,但他不愿離棄父母的故鄉。詩人深知老人的心意,他期望有一位仁慈和善良的人能夠關心和幫助老人。詩人對這一切感到無法言說,他獨自一人默默地思索,感到凄涼和傷感。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詩人離開故鄉和遇到孤獨老人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人情溫暖的期望。詩人在旅途中看到了老人的困境和無助,他深知家鄉的重要性和親情的珍貴。詩人的思念和悲傷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展現了人情世故和離鄉背井的痛苦。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了讀者對離鄉之苦和家鄉之情的共鳴。
“躊躕古塞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yuè fǔ shí èr shǒu qù xiāng bēi
系樂府十二首·去鄉悲
chóu chú gǔ sāi guān, bēi gē wèi shuí zhǎng.
躊躕古塞關,悲歌為誰長。
rì xíng jiàn gū lǎo, léi ruò xiāng tí jiāng.
日行見孤老,羸弱相提將。
wén qí hū yuàn shēng, wén shēng wèn qí fāng.
聞其呼怨聲,聞聲問其方。
fāng yán wú huàn kǔ, qǐ qì fù mǔ xiāng.
方言無患苦,豈棄父母鄉。
fēi bú jiàn qí xīn, rén huì chéng suǒ wàng.
非不見其心,仁惠誠所望。
niàn zhī hé kě shuō, dú lì wèi qī shāng.
念之何可說,獨立為凄傷。
“躊躕古塞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