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煙淡不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煙淡不收”全詩
寒煙淡不收,一拂橫長林。
當時無畫工,負此清賞心。
今朝石上跡,歷歷皆可尋。
輕素已紛泊,老榦仍蕭森。
坐令高興還,野氣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風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歲月沈。
昌言家素貧,購此糜百金。
請鐫好事名,千古無銷沈。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圣俞詠昌言五物·淡樹石屏》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圣俞詠昌言五物·淡樹石屏》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昔行鞏洛間,馬瘦天復陰。
在往昔的鞏洛之間行走,馬匹瘦弱,天空再次陰沉。
寒煙淡不收,一拂橫長林。
寒冷的煙霧不散去,一絲拂過橫亙的長林。
當時無畫工,負此清賞心。
當時沒有畫工,卻懷揣著這份清雅的賞心。
今朝石上跡,歷歷皆可尋。
如今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無一不可尋覓。
輕素已紛泊,老榦仍蕭森。
輕素已經紛紛擾擾,老榦依然凋零。
坐令高興還,野氣生衣襟。
坐著讓高興回歸,野性的氣息涌動在衣襟之間。
丹青不耐久,風日易消侵。
紅色的顏料無法長久耐用,風和陽光輕易侵蝕。
何如造化真,更彼歲月沈。
何如才是真正的造化,歲月更加沉淀。
昌言家素貧,購此糜百金。
昌言家境貧寒,花費百金購得此物。
請鐫好事名,千古無銷沈。
請將美好的事情銘刻在上面,千古不會銷逝。
這首詩詞以描繪一幅石屏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對歲月流轉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石屏上的痕跡和景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感慨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石屏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永恒的渴望。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藝術的獨特感悟,給人以深思和賞析的空間。
“寒煙淡不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yǒng chāng yán wǔ wù dàn shù shí píng
和圣俞詠昌言五物·淡樹石屏
xī xíng gǒng luò jiān, mǎ shòu tiān fù yīn.
昔行鞏洛間,馬瘦天復陰。
hán yān dàn bù shōu, yī fú héng cháng lín.
寒煙淡不收,一拂橫長林。
dāng shí wú huà gōng, fù cǐ qīng shǎng xīn.
當時無畫工,負此清賞心。
jīn zhāo shí shàng jī, lì lì jiē kě xún.
今朝石上跡,歷歷皆可尋。
qīng sù yǐ fēn pō, lǎo gàn réng xiāo sēn.
輕素已紛泊,老榦仍蕭森。
zuò lìng gāo xìng hái, yě qì shēng yī jīn.
坐令高興還,野氣生衣襟。
dān qīng bù nài jiǔ, fēng rì yì xiāo qīn.
丹青不耐久,風日易消侵。
hé rú zào huà zhēn, gèng bǐ suì yuè shěn.
何如造化真,更彼歲月沈。
chāng yán jiā sù pín, gòu cǐ mí bǎi jīn.
昌言家素貧,購此糜百金。
qǐng juān hǎo shì míng, qiān gǔ wú xiāo shěn.
請鐫好事名,千古無銷沈。
“寒煙淡不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