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旁鄰地有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問旁鄰地有余”全詩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寧晚好書。
劍倚寒窗風淅瀝,門無雜客柳蕭疏。
蒲州風土平生愛,為問旁鄰地有余。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寄題李舍人蒲中新齋》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李舍人蒲中新齋》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隴上家聲勇氣殊,
邊亭臥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
更似甘寧晚好書。
劍倚寒窗風淅瀝,
門無雜客柳蕭疏。
蒲州風土平生愛,
為問旁鄰地有余。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李舍人蒲中新齋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隴上家族的聲望和勇氣,但作者卻希望能夠安居在邊亭的蒲中新齋。他與王翦不同,不是為了私人利益而尋求宅邸,而更像甘寧,晚年喜歡讀書。詩中還描繪了劍依靠在寒窗上,風聲淅瀝,門前沒有雜客,柳樹稀疏。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蒲州風土的熱愛,并詢問旁邊的鄰居是否還有空余之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家族聲望、個人志向和對風土的熱愛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李舍人蒲中新齋的思念之情。他通過對王翦和甘寧的對比,表達了自己追求安居和讀書的心愿。詩中的寒窗、風聲和柳樹等意象,增添了詩詞的凄涼和寂寥之感。最后,作者對蒲州風土的熱愛和對鄰居的詢問,展示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和對周圍環境的關注。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為問旁鄰地有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lǐ shè rén pú zhōng xīn zhāi
寄題李舍人蒲中新齋
lǒng shàng jiā shēng yǒng qì shū, biān tíng wò gǔ yù ān jū.
隴上家聲勇氣殊,邊亭臥鼓欲安居。
fēi tóng wáng jiǎn sī qiú zhái, gèng shì gān níng wǎn hǎo shū.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寧晚好書。
jiàn yǐ hán chuāng fēng xī lì, mén wú zá kè liǔ xiāo shū.
劍倚寒窗風淅瀝,門無雜客柳蕭疏。
pú zhōu fēng tǔ píng shēng ài, wèi wèn páng lín dì yǒu yú.
蒲州風土平生愛,為問旁鄰地有余。
“為問旁鄰地有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