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紅正滿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紅正滿地”全詩
殘紅正滿地,不忍踏芳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數日不至后圃今晚偶來芳物都盡率然成詩》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司馬光所作,題為《數日不至后圃今晚偶來芳物都盡率然成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數日不至后圃,今晚偶來芳物都盡,率然成詩。
爛漫不解賞,飄零空慘棲。
殘紅正滿地,不忍踏芳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久未到訪的后圃(指花園)在今晚的景象。他突然來到花園,卻發現花朵已經凋謝殆盡,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花朵的無法理解和欣賞,以及花朵凋零后的凄涼和空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花園的景象,通過對花朵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美麗事物的感嘆和無奈。詩中的“爛漫不解賞”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花朵美麗的感嘆,但卻無法真正欣賞和理解它們的美。接著,“飄零空慘棲”一句,描繪了花朵凋零后的凄涼和空虛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奈和失落。最后,“殘紅正滿地,不忍踏芳蹊”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凋謝的花朵的憐惜之情,不忍心踩踏它們的芳香之地。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事物的感嘆和對凋謝的花朵的憐惜之情,通過對花園景象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生命短暫和美好事物的珍惜思考。
“殘紅正滿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 rì bù zhì hòu pǔ jīn wǎn ǒu lái fāng wù dōu jǐn shuài rán chéng shī
數日不至后圃今晚偶來芳物都盡率然成詩
làn màn bù jiě shǎng, piāo líng kōng cǎn qī.
爛漫不解賞,飄零空慘棲。
cán hóng zhèng mǎn dì, bù rěn tà fāng qī.
殘紅正滿地,不忍踏芳蹊。
“殘紅正滿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