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返照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茫返照收”全詩
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巒美。
獨有遠來鐘,悠揚翟微里。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端式十題·煙際鐘》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端式十題·煙際鐘》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茫返照收,
羃歷寒煙起。
前山黯同色,
不辨峰巒美。
獨有遠來鐘,
悠揚翟微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間景色,以及其中的一座鐘樓。詩人通過描寫山色和鐘聲,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頭,詩人用“蒼茫返照收”來描繪山色,給人一種廣闊而遼遠的感覺。接著,他用“羃歷寒煙起”來形容山間的寒煙,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這兩句詩描繪了山色的遼闊和寒煙的朦朧,給人以寧靜和神秘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巒美”,表達了詩人對山峰的感嘆。詩人認為前方的山峰顏色黯淡,無法辨認出美麗的峰巒。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人生中某些事物或景象的不完美的感嘆。
最后兩句“獨有遠來鐘,悠揚翟微里”,描繪了遠處傳來的鐘聲。這句詩給人一種孤獨而悠揚的感覺,也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短暫。鐘聲的悠揚和微弱,與前文的山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以思考和感慨的空間。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色和鐘聲,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機會。
“蒼茫返照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uān shì shí tí yān jì zhōng
和端式十題·煙際鐘
cāng máng fǎn zhào shōu, mì lì hán yān qǐ.
蒼茫返照收,羃歷寒煙起。
qián shān àn tóng sè, bù biàn fēng luán měi.
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巒美。
dú yǒu yuǎn lái zhōng, yōu yáng dí wēi lǐ.
獨有遠來鐘,悠揚翟微里。
“蒼茫返照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