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艱難不厭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路艱難不厭經”全詩
人生谷祿偏宜晚,世路艱難不厭經。
數曲秋江縈縣白,幾峰霽色人簾青。
于公向日多陰德,已有鹓雛在帝庭。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張秘校知分寧》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秘校知分寧》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里大夫官不輕,
莫嗟領上發垂星。
人生谷祿偏宜晚,
世路艱難不厭經。
數曲秋江縈縣白,
幾峰霽色人簾青。
于公向日多陰德,
已有鹓雛在帝庭。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送別張秘校知分寧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張秘校知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賞析:
詩的第一句“百里大夫官不輕”,表達了對張秘校知在官場上的地位和功績的肯定。第二句“莫嗟領上發垂星”,意味著不必擔心受到嫉妒和詆毀,因為他的才能和成就已經如星辰一般璀璨。
接下來的兩句“人生谷祿偏宜晚,世路艱難不厭經”,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理解。谷祿指的是官職和收入,偏宜晚表示成功和成就需要經歷時間的積累。世路艱難不厭經則表明在艱難險阻的道路上,張秘校知不會厭倦努力和奮斗。
接下來的兩句“數曲秋江縈縣白,幾峰霽色人簾青”,描繪了秋天的景色。秋江白色的水面在縣城周圍蜿蜒流淌,山峰透過霽色的天空,人們的窗簾也因此變得青翠。這些景色的描繪,既展示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張秘校知在官場上的清廉和高潔。
最后兩句“于公向日多陰德,已有鹓雛在帝庭”,表達了對張秘校知的期望和祝福。向日多陰德表示張秘校知具有許多美好的品德和行為,已有鹓雛在帝庭則意味著他的子孫將在朝廷中有所作為。
整首詩詞通過對張秘校知的贊美和祝福,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清廉官員的期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世路艱難不厭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mì xiào zhī fēn níng
送張秘校知分寧
bǎi lǐ dài fū guān bù qīng, mò jiē lǐng shàng fā chuí xīng.
百里大夫官不輕,莫嗟領上發垂星。
rén shēng gǔ lù piān yí wǎn, shì lù jiān nán bù yàn jīng.
人生谷祿偏宜晚,世路艱難不厭經。
shù qū qiū jiāng yíng xiàn bái, jǐ fēng jì sè rén lián qīng.
數曲秋江縈縣白,幾峰霽色人簾青。
yú gōng xiàng rì duō yīn dé, yǐ yǒu yuān chú zài dì tíng.
于公向日多陰德,已有鹓雛在帝庭。
“世路艱難不厭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