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醴待嘉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置醴待嘉賓”全詩
今我樂閑放,提壺餉故人。
蟣浮杯面白,味撇甕頭醇。
何以助高興,籬邊菊蕊新。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醴與子才》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醴與子才》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賢人尊崇道義,擺設醴酒以迎接貴賓。
如今我歡樂地閑逸自在,提起酒壺招待故友。
酒杯上浮著蟣虱,酒味卻純凈如甕頭。
如何能增添高興心情?就在籬邊的菊花新鮮盛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友誼和歡樂的贊美。首先,他提到了古代賢人以尊崇道義為榮,擺設醴酒款待貴賓的場景,展示了古人對待友人的熱情和禮遇。然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現在的心境,他歡樂地過著閑逸自在的生活,并提起酒壺招待故友,展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享受友誼帶來的快樂。最后,作者通過描述酒杯上浮著的蟣虱和酒的味道,以及籬邊盛開的菊花,表達了他如何通過這些細節來增添自己的高興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通過對古人待客之道和自己對友情的態度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歡樂生活的向往。詩中的細節描寫,如酒杯上的蟣虱和酒的味道,以及籬邊盛開的菊花,增添了詩詞的生動感和意境。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快樂的真摯情感,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置醴待嘉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ǔ zi cái
送醴與子才
xī xián zūn dào yì, zhì lǐ dài jiā bīn.
昔賢尊道誼,置醴待嘉賓。
jīn wǒ lè xián fàng, tí hú xiǎng gù rén.
今我樂閑放,提壺餉故人。
jǐ fú bēi miàn bái, wèi piē wèng tóu chún.
蟣浮杯面白,味撇甕頭醇。
hé yǐ zhù gāo xìng, lí biān jú ruǐ xīn.
何以助高興,籬邊菊蕊新。
“置醴待嘉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