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遙婺女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迢遙婺女區”全詩
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
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
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
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
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
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司馬光送別王伯初通判婺州的情景。詩中描繪了星光璀璨的夜晚,遠離的婺州地區。山嵐在光明和晴朗之間變換,溪水在溫暖中緩緩流動。萬家的織機聲和千艘船只在狹窄的航道中行駛。如果遇到老友的詢問,王伯初能夠回答隱侯的去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離別的情感和景色的美麗。首句“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通過形容星光璀璨和婺州地區的遙遠,營造出離別時的壯麗氛圍。接著,詩人運用“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來描繪山嵐的變幻和溪水的流動,表達了離別時的復雜情感。詩的后半部分通過“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描繪了繁忙的生活場景,暗示了離別后的生活仍將繼續。最后兩句“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則表達了王伯初對隱侯去向的了解,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
整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離別時的壯麗景色和復雜情感。通過描繪生活的繁忙和王伯初的聰明才智,詩人表達了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在情感和意境上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示了司馬光的才華和對離別主題的獨特理解。
“迢遙婺女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bó chū tōng pàn wù zhōu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yù qiàng píng xīng jià, tiáo yáo wù nǚ qū.
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
lán guāng qíng xiàng bèi, xī liū nuǎn yíng yū.
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
wàn shì míng jī zhù, qiān sōu ài zhú lú.
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
ruò féng qí jiù wèn, néng shuō yǐn hóu wú.
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
“迢遙婺女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