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半涂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言半涂別”全詩
何言半涂別,不待歲寒彫。
幸有才名在,非隨氣運消。
英靈猶仿佛,宿草已蕭蕭。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憶龐之道》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龐之道》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兩個少年時,結下深厚的友誼。
何須言語分離,不等到歲寒時節凋零。
慶幸才名依然在,不會隨著時運而消逝。
英靈仿佛還在,而宿草已經凋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友誼和時光的懷念之情。作者回憶起自己和龐之間的青少年時光,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漸行漸遠。然而,作者并不認為友誼會因為分離而減弱,他相信真正的友誼是經得起歲月考驗的。盡管時光已逝,但作者仍然懷念過去的友誼,同時也意識到歲月不饒人,已經有些事物已經消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時光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龐之道的回憶,作者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友誼的珍視。詩中的"知音"一詞表達了作者與龐之間深厚的友誼,而"才名"則暗示了作者自己的才華和成就。詩的最后兩句"英靈猶仿佛,宿草已蕭蕭"通過對英靈和宿草的對比,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事物的消逝。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何言半涂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páng zhī dào
憶龐之道
chóu xī liǎng chuí tiáo, zhī yīn jié jiǔ yào.
疇昔兩垂髫,知音結久要。
hé yán bàn tú bié, bù dài suì hán diāo.
何言半涂別,不待歲寒彫。
xìng yǒu cái míng zài, fēi suí qì yùn xiāo.
幸有才名在,非隨氣運消。
yīng líng yóu fǎng fú, sù cǎo yǐ xiāo xiāo.
英靈猶仿佛,宿草已蕭蕭。
“何言半涂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