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山已九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山已九仞”全詩
泥涂辱雖久,霜雪志難移。
白發無嗟老,青衫莫厭卑。
為山已九仞,高節肯中衰。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贈狼節推》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狼節推》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馬云孫在,終然骨相寄。
泥涂辱雖久,霜雪志難移。
白發無嗟老,青衫莫厭卑。
為山已九仞,高節肯中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狼節推的贊賞和敬意。狼節推是一種古代的武術訓練方法,通過推搡的方式鍛煉身體和意志。作者以狼節推為象征,贊美了那些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人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和堅定意志的贊美。首句“天馬云孫在,終然骨相寄”描繪了天馬云孫這種高貴的馬匹,與人們的骨骼相互依存,暗示了作者對高尚品質的追求。接著,詩中提到“泥涂辱雖久,霜雪志難移”,表達了即使受到外界的污辱和困難,高尚的志向也不會動搖。詩中的“白發無嗟老,青衫莫厭卑”表達了作者對年老的人依然保持高尚品質的敬佩。最后一句“為山已九仞,高節肯中衰”表明了作者對高尚品質的堅守,即使面臨困境也不會動搖。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狼節推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和堅定意志的敬佩。它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守自己的信念,追求高尚的品質。
“為山已九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áng jié tuī
贈狼節推
tiān mǎ yún sūn zài, zhōng rán gǔ xiāng jì.
天馬云孫在,終然骨相寄。
ní tú rǔ suī jiǔ, shuāng xuě zhì nán yí.
泥涂辱雖久,霜雪志難移。
bái fà wú jiē lǎo, qīng shān mò yàn bēi.
白發無嗟老,青衫莫厭卑。
wèi shān yǐ jiǔ rèn, gāo jié kěn zhōng shuāi.
為山已九仞,高節肯中衰。
“為山已九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