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歸田徒有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首歸田徒有約”全詩
白首歸田徒有約,黃扉論道愧無功。
攀髯路斷三山遠,憂國心危百箭攻。
今夜靜聽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夜宿中書東合》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宿中書東合》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翰林平日接群公,
文酒相歡慰病翁。
白首歸田徒有約,
黃扉論道愧無功。
攀髯路斷三山遠,
憂國心危百箭攻。
今夜靜聽丹禁漏,
尚疑身在玉堂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歐陽修在夜晚宿在中書東合的情景。他是翰林院的成員,平日里與許多文人交往,共同歡飲,以慰病中的老人。然而,盡管他已經年老,卻沒有在政治上取得什么成就,只能白發蒼蒼地回到鄉間。他感到愧對黃扉(指官署的黃色大門),因為他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他的憂國之心危如百箭攻心,而他的道路已經斷絕,三山遙遠。在這個夜晚,他靜靜地聽著宮廷的鐘鼓聲,仍然懷疑自己是否身處于玉堂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歐陽修自身的經歷和情感為基礎,表達了他對政治事業的無奈和憂國之心。他作為一位文人,雖然有才華,但卻無法在政治舞臺上施展才能,只能在鄉間歸隱。詩中的黃扉象征著官場的門檻,作者對自己在政治上的無功而感到愧疚。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用"憂國心危百箭攻"這一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他對國家危機的關切。最后,作者通過描繪夜晚宮廷的鐘鼓聲,以及自己懷疑身處玉堂之中的感覺,表達了他對官場生活的思念和對政治事業的渴望。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交織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憂慮。它既是歐陽修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當時政治局勢的反思。同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意象,使詩詞更具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白首歸田徒有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sù zhōng shū dōng hé
夜宿中書東合
hàn lín píng rì jiē qún gōng, wén jiǔ xiāng huān wèi bìng wēng.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歡慰病翁。
bái shǒu guī tián tú yǒu yuē, huáng fēi lùn dào kuì wú gōng.
白首歸田徒有約,黃扉論道愧無功。
pān rán lù duàn sān shān yuǎn, yōu guó xīn wēi bǎi jiàn gōng.
攀髯路斷三山遠,憂國心危百箭攻。
jīn yè jìng tīng dān jìn lòu, shàng yí shēn zài yù táng zhōng.
今夜靜聽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白首歸田徒有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