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同高士愛林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同高士愛林泉”全詩
受寵不思身報效,乞骸惟冀上衰憐。
相如舊苦中痟渴,陶令猶能一醉眠。
材薄力殫難勉強,豈同高士愛林泉。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二首》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二首》是宋代歐陽修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長期拖延歸鄉之事的愧疚之情,以及對自己在朝廷中受寵卻未能為國家效力的自責之情。作者希望能夠得到上級的憐憫和理解。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欲知歸計久遷延,
三十篇詩二十年。
受寵不思身報效,
乞骸惟冀上衰憐。
相如舊苦中痟渴,
陶令猶能一醉眠。
材薄力殫難勉強,
豈同高士愛林泉。
詩詞的意境主要圍繞著作者對自己的無能和無奈感進行了描繪。作者通過自述自己三十年來寫了二十篇詩卻未能實現歸鄉的計劃,表達了自己對于自己行動的拖延和遲疑感到愧疚。作者在朝廷中受到寵愛,但卻沒有為國家做出實質性的貢獻,對此感到自責。作者希望能夠得到上級的憐憫和理解,希望上級能夠體諒他的無能和困境。
詩詞中提到了相如和陶令,他們都是古代文人,相如是漢代的文學家,陶令是唐代的文學家。通過提到他們,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自責,認為自己與他們相比,才能和才華都顯得十分平庸。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無力,認為自己的才華有限,無法與那些高士一樣,對山水林泉有著深厚的情感和熱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述自己的無能和無奈,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行動的拖延和遲疑感到愧疚,對自己在朝廷中未能為國家做出實質性貢獻的自責,以及對上級的憐憫和理解的期望。同時,通過提到相如和陶令,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自卑和對高士的羨慕之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無奈。
“豈同高士愛林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zī zhèng shào jiàn yì jiàn jì èr shǒu
答資政邵諫議見寄二首
yù zhī guī jì jiǔ qiān yán, sān shí piān shī èr shí nián.
欲知歸計久遷延,三十篇詩二十年。
shòu chǒng bù sī shēn bào xiào, qǐ hái wéi jì shàng shuāi lián.
受寵不思身報效,乞骸惟冀上衰憐。
xiàng rú jiù kǔ zhōng xiāo kě, táo lìng yóu néng yī zuì mián.
相如舊苦中痟渴,陶令猶能一醉眠。
cái báo lì dān nán miǎn qiǎng, qǐ tóng gāo shì ài lín quán.
材薄力殫難勉強,豈同高士愛林泉。
“豈同高士愛林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