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收風波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收風波止”全詩
云收風波止,始見天水性。
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映。
乃於其兩間,皎皎掛寒鏡。
余暉所照耀,萬物皆鮮瑩。
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
而我於此時,翛然發孤詠。
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
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
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飛蓋橋翫月》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飛蓋橋翫月》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形積輕清,
水德本虛靜。
云收風波止,
始見天水性。
澄光與粹容,
上下相涵映。
乃於其兩間,
皎皎掛寒鏡。
余暉所照耀,
萬物皆鮮瑩。
矧夫人之靈,
豈不醒視聽。
而我於此時,
翛然發孤詠。
紛昏忻洗滌,
俯仰恣涵泳。
人心曠而閑,
月色高愈◇。
惟恐清夜闌,
時時瞻斗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夜晚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天空的清澈和水的寧靜,以及云彩散去、風波平息后,才能真正看到天空和水的本質。接著,詩人以澄澈的光芒和純凈的容顏來形容天空和水的相互映照,上下相連,如同掛著一面寒冷的鏡子。
詩人提到余暉照耀下的景物都變得明亮透徹,萬物都閃爍著光芒。然后,詩人轉向自己,表示自己在這個時刻感到孤獨而發出歌唱。他洗滌了紛亂的思緒,自由自在地在天空和水中徜徉。
詩人認為人的心靈在這樣的環境下變得寬廣而寧靜,而月色也因此顯得更加高遠。然而,詩人又擔心美好的夜晚會過去,不時地仰望著北斗星的位置,生怕夜晚的盡頭來臨。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夜晚的贊美和對人生短暫而珍貴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
“云收風波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i gài qiáo wán yuè
飛蓋橋翫月
tiān xíng jī qīng qīng, shuǐ dé běn xū jìng.
天形積輕清,水德本虛靜。
yún shōu fēng bō zhǐ, shǐ jiàn tiān shuǐ xìng.
云收風波止,始見天水性。
chéng guāng yǔ cuì róng, shàng xià xiāng hán yìng.
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映。
nǎi yú qí liǎng jiān, jiǎo jiǎo guà hán jìng.
乃於其兩間,皎皎掛寒鏡。
yú huī suǒ zhào yào, wàn wù jiē xiān yíng.
余暉所照耀,萬物皆鮮瑩。
shěn fū rén zhī líng, qǐ bù xǐng shì tīng.
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
ér wǒ yú cǐ shí, xiāo rán fā gū yǒng.
而我於此時,翛然發孤詠。
fēn hūn xīn xǐ dí, fǔ yǎng zì hán yǒng.
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
rén xīn kuàng ér xián, yuè sè gāo yù.
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
wéi kǒng qīng yè lán, shí shí zhān dǒu bǐng.
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
“云收風波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