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跡本羈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蹤跡本羈單”全詩
平生任愚拙,自進恥因緣。
憂患經多矣,疲駑尚勉旃。
凋零◇谷友,惟悴鴈池邊。
忽忽良時失,區區俗慮闐。
公齋每偷暇,師席屢攻堅。
善誨常無倦,余談亦可編。
仰高雖莫及,希驥豈非賢。
報國如乖愿,歸耕寧買田。
期無辱知己,肯逐利名遷。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太傅相公見贈長韻》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太傅相公見贈長韻》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蹤跡本羈單,登門二十年。
我一直在這里,作為一名官員已經二十年了。
平生任愚拙,自進恥因緣。
我平素愚笨,但我不愿因為機緣而進步。
憂患經多矣,疲駑尚勉旃。
我經歷了許多憂患,雖然疲憊不堪,但仍然努力奮斗。
凋零◇谷友,惟悴鴈池邊。
像凋零的谷草一樣孤獨,只有在寒冷的鴻雁池邊才能找到我。
忽忽良時失,區區俗慮闐。
美好的時光匆匆流逝,瑣碎的俗務紛擾。
公齋每偷暇,師席屢攻堅。
我常常偷閑在公齋里,不斷攻克學問的難關。
善誨常無倦,余談亦可編。
我不厭其煩地教導他人,我的言談也可以成為著作。
仰高雖莫及,希驥豈非賢。
雖然我不能仰望高官顯貴,但我仍然渴望成為一匹出色的駿馬。
報國如乖愿,歸耕寧買田。
我愿意為國家盡力,但我更愿意回歸農田。
期無辱知己,肯逐利名遷。
我希望不辜負我的知己,不追逐名利的遷移。
這首詩詞表達了歐陽修對自己平凡官員身份的思考和感慨。他坦然接受自己的愚笨,但不愿因機緣而進步,更注重內心的修養和奮斗。他經歷了許多困難和疲憊,但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進步。他感到自己像凋零的谷草一樣孤獨,只有在寒冷的鴻雁池邊才能找到自己的歸宿。他對美好時光的流逝和瑣碎俗務的困擾感到惋惜,但他仍然在公齋里偷閑,攻克學問的難關。他樂于教導他人,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言談能夠成為著作。雖然他不能仰望高官顯貴,但他仍然渴望成為一匹出色的駿馬。他愿意為國家盡力,但更愿意回歸農田,不追逐名利的遷移。整首詩詞流露出歐陽修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內心修養的追求,展現了他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蹤跡本羈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tài fù xiàng gōng jiàn zèng zhǎng yùn
答太傅相公見贈長韻
zōng jī běn jī dān, dēng mén èr shí nián.
蹤跡本羈單,登門二十年。
píng shēng rèn yú zhuō, zì jìn chǐ yīn yuán.
平生任愚拙,自進恥因緣。
yōu huàn jīng duō yǐ, pí nú shàng miǎn zhān.
憂患經多矣,疲駑尚勉旃。
diāo líng gǔ yǒu, wéi cuì yàn chí biān.
凋零◇谷友,惟悴鴈池邊。
hū hū liáng shí shī, qū qū sú lǜ tián.
忽忽良時失,區區俗慮闐。
gōng zhāi měi tōu xiá, shī xí lǚ gōng jiān.
公齋每偷暇,師席屢攻堅。
shàn huì cháng wú juàn, yú tán yì kě biān.
善誨常無倦,余談亦可編。
yǎng gāo suī mò jí, xī jì qǐ fēi xián.
仰高雖莫及,希驥豈非賢。
bào guó rú guāi yuàn, guī gēng níng mǎi tián.
報國如乖愿,歸耕寧買田。
qī wú rǔ zhī jǐ, kěn zhú lì míng qiān.
期無辱知己,肯逐利名遷。
“蹤跡本羈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