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過數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用不過數日”全詩
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
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
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師諸筆工,牌榜自稱述。
累累相國東,比若衣縫虱。
或柔多虛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裝管榻,有表曾無實。
價高仍費錢,用不過數日。
豈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圣俞惠宣州筆戲書》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圣俞惠宣州筆戲書》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
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
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
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師諸筆工,牌榜自稱述。
累累相國東,比若衣縫虱。
或柔多虛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裝管榻,有表曾無實。
價高仍費錢,用不過數日。
豈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宣城人圣俞的紫毫筆,以及宣城人諸葛高世代傳承的書法技藝。詩中提到了這支筆的特點,如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以及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等。與京師的筆工相比,宣城毫被形容為比衣縫上的虱子還要多,有些柔軟而尖銳,有些則堅硬而不可屈曲。雖然這些筆能夠裝飾書桌,但它們只是外表上的裝飾,沒有實際的用途。這些筆的價格昂貴,但使用時間卻不長。相比之下,宣城毫則耐久且經久耐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宣城毫筆的描寫,展現了宣城人的書法技藝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宣城毫與京師的筆工進行對比,強調了宣城毫的獨特之處。詩人通過對筆的特點的描繪,表達了對宣城毫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推崇。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宣城毫的特點和價值,展示了詩人對宣城毫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是對宣城毫的贊美,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頌揚,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用不過數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èng yú huì xuān zhōu bǐ xì shū
圣俞惠宣州筆戲書
shèng yú xuān chéng rén, néng shǐ zǐ háo bǐ.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筆。
xuān rén zhū gě gāo, shì yè shǒu bù shī.
宣人諸葛高,世業守不失。
jǐn xīn fù zhǎng háo, sān fù pō jīng mì.
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
yìng ruǎn shì rén shǒu, bǎi guǎn bù chà yī.
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
jīng shī zhū bǐ gōng, pái bǎng zì chēng shù.
京師諸筆工,牌榜自稱述。
lěi lěi xiàng guó dōng, bǐ ruò yī fèng shī.
累累相國東,比若衣縫虱。
huò róu duō xū jiān, huò yìng bù kě qū.
或柔多虛尖,或硬不可屈。
dàn néng zhuāng guǎn tà, yǒu biǎo céng wú shí.
但能裝管榻,有表曾無實。
jià gāo réng fèi qián, yòng bù guò shù rì.
價高仍費錢,用不過數日。
qǐ rú xuān chéng háo, nài jiǔ réng kě qǐ.
豈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用不過數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