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摘花初見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日摘花初見桃”全詩
晴風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幾。
中年多病壯心衰,對酒思歸未得歸。
不及墻根花與草,春來隨處自芳菲。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和圣俞感李花》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圣俞感李花》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日摘花初見桃,
今日摘花還見李。
晴風暖日苦相催,
春物所余知有幾。
中年多病壯心衰,
對酒思歸未得歸。
不及墻根花與草,
春來隨處自芳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歐陽修在春天的一次花摘之旅。詩中以桃花和李花為主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作者通過觀察花朵的生長和凋謝,反思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自己中年的身體衰弱和對家鄉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首句“昨日摘花初見桃,今日摘花還見李”,通過對桃花和李花的觀察,展現了春天的變化和花朵的盛開。接著,詩人描述了晴風暖日的情景,暗示著春天的短暫和寶貴。詩的下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自己中年身體衰弱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他對酒的思念,表達了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兩句“不及墻根花與草,春來隨處自芳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感慨。詩中的意境清新,語言簡練,通過對花朵和自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昨日摘花初見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gǎn lǐ huā
和圣俞感李花
zuó rì zhāi huā chū jiàn táo, jīn rì zhāi huā hái jiàn lǐ.
昨日摘花初見桃,今日摘花還見李。
qíng fēng nuǎn rì kǔ xiāng cuī, chūn wù suǒ yú zhī yǒu jǐ.
晴風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幾。
zhōng nián duō bìng zhuàng xīn shuāi, duì jiǔ sī guī wèi dé guī.
中年多病壯心衰,對酒思歸未得歸。
bù jí qiáng gēn huā yǔ cǎo, chūn lái suí chù zì fāng fēi.
不及墻根花與草,春來隨處自芳菲。
“昨日摘花初見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