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嵐半明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嵐半明滅”全詩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嵩山十二首·中峰》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嵩山十二首·中峰》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峰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譯文:
仰望中峰,卻無法抵達,行走曲折艱難。
一條小徑從林木盡頭蜿蜒而出,千巖萬壑中仰望云海。
煙霧繚繞,時隱時現,夕陽的余暉灑在峰巔。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嵩山的壯麗景色為主題,通過嵩山的山勢、云霧和夕陽的光輝,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詩中的"望望不可到"和"行行何屈盤"暗示了嵩山的高峻和曲折,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艱難和追求的難以達到。詩中的"一逕林杪出"描繪了一條通往中峰的小徑,給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千巖云下看"則展示了嵩山的壯麗景色,山勢峻峭,云霧繚繞,給人以無限遐想之感。最后的"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則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夕陽余暉照耀下的峰巔美景,給人一種寧靜和寂寥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將嵩山的壯麗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作者以自然景色為載體,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嵩山被描繪為高峻而曲折的山峰,給人以壯麗和雄渾之感,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艱辛和追求的曲折。詩中的小徑則給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它是通向中峰的道路,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奮斗之路。最后的煙霧和夕陽的描繪則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營造出一幅寧靜而寂靜的山景畫面。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追求的堅持。
“煙嵐半明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ōng shān shí èr shǒu zhōng fēng
嵩山十二首·中峰
wàng wàng bù kě dào, xíng xíng hé qū pán.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yī jìng lín miǎo chū, qiān yán yún xià kàn.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yān lán bàn míng miè, luò zhào zài fēng duān.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煙嵐半明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