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誰教月下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笛誰教月下吹”出自宋代晏幾道的《南鄉子》,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cháng dí shuí jiào yuè xià chuī,詩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長笛誰教月下吹”全詩
《南鄉子》
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
樓倚暮云初見雁,南飛。
漫道行人雁后歸。
意欲夢佳期,夢里關山路不知。
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
還是涼生玉枕時。
樓倚暮云初見雁,南飛。
漫道行人雁后歸。
意欲夢佳期,夢里關山路不知。
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
還是涼生玉枕時。
分類: 南鄉子
作者簡介(晏幾道)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注釋】:
此為懷人詞。作者在詞中以回環曲折的結構、風流蘊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飛雁,由雁而思及行人 ,抒寫了清秋時節的悵惘之情。全詞意境雋永,曲折往復,既麗且莊。
上片前兩句,寫主人公倚樓時所見所感:黃昏后,又見如眉般的一彎新月,又是為誰人持長笛,在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寫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說眉如新月,隱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在。黃昏新月,常會勾動人的離思。詞中更著一“又”字,可知倚樓懷人已非一朝一夕了 。“誰教 ”,猶言誰令、誰使,故作設問,是說無人欣賞,自己在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緊接“樓倚”三句 ,點明詞旨為懷人 。主人公獨倚高樓,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歸雁正不住地向南飛去,心下自語:可不要說遠行的人要比雁還遲歸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歸》詩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前一“初”字,語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層。時節轉換,秋雁南飛,更增對行人的思念。唐趙嘏《長安秋望》詩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意境與之仿佛。
過片二句,寫相思無望,唯有夢里相尋。小晏詞中,常寫夢魂尋人之意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蝶戀花》),同是寫夢尋,但又用意各別。本詞云“路不知 ”,即是說連尋找也不可能了,語更深切 。《文選》沈約《別范安成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韓非子》曰:‘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小晏此詞,運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夢的描寫與上下文融合無垠,成為全詞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從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來,以慰離恨,恐怕也已太遲,因為又到了枕畔涼生的清秋時節!夢里難尋,唯有等音書寄來,可是書信又遲遲不至,閨中人的離恨就更無法排遣了。詞中不言“長信”而曰“短書”,個中已有難言之處 ,連這草草兩三行的短信也沒有,則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慣用雁足傳書故事 ,“待短書”與上片“初見雁”呼應。末句表面上是說秋天到來,因而感到玉枕太涼了,其實是寒夜獨居心之寒的另一種說法。
綜上,此詞上片寫吹笛、見雁,下片寫欲夢、待書。吹笛而云“誰教月下吹 ,”意即枉吹;見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歸 ,”意即空見。欲在夢中相逢,而夢中又不知道路 ;等待書信到來,書信又遲遲不到。以上這一切,說明離恨無法排遣,悵惘之情愈轉愈深。
此為懷人詞。作者在詞中以回環曲折的結構、風流蘊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飛雁,由雁而思及行人 ,抒寫了清秋時節的悵惘之情。全詞意境雋永,曲折往復,既麗且莊。
上片前兩句,寫主人公倚樓時所見所感:黃昏后,又見如眉般的一彎新月,又是為誰人持長笛,在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寫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說眉如新月,隱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在。黃昏新月,常會勾動人的離思。詞中更著一“又”字,可知倚樓懷人已非一朝一夕了 。“誰教 ”,猶言誰令、誰使,故作設問,是說無人欣賞,自己在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緊接“樓倚”三句 ,點明詞旨為懷人 。主人公獨倚高樓,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歸雁正不住地向南飛去,心下自語:可不要說遠行的人要比雁還遲歸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歸》詩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前一“初”字,語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層。時節轉換,秋雁南飛,更增對行人的思念。唐趙嘏《長安秋望》詩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意境與之仿佛。
過片二句,寫相思無望,唯有夢里相尋。小晏詞中,常寫夢魂尋人之意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蝶戀花》),同是寫夢尋,但又用意各別。本詞云“路不知 ”,即是說連尋找也不可能了,語更深切 。《文選》沈約《別范安成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韓非子》曰:‘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小晏此詞,運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夢的描寫與上下文融合無垠,成為全詞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從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來,以慰離恨,恐怕也已太遲,因為又到了枕畔涼生的清秋時節!夢里難尋,唯有等音書寄來,可是書信又遲遲不至,閨中人的離恨就更無法排遣了。詞中不言“長信”而曰“短書”,個中已有難言之處 ,連這草草兩三行的短信也沒有,則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慣用雁足傳書故事 ,“待短書”與上片“初見雁”呼應。末句表面上是說秋天到來,因而感到玉枕太涼了,其實是寒夜獨居心之寒的另一種說法。
綜上,此詞上片寫吹笛、見雁,下片寫欲夢、待書。吹笛而云“誰教月下吹 ,”意即枉吹;見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歸 ,”意即空見。欲在夢中相逢,而夢中又不知道路 ;等待書信到來,書信又遲遲不到。以上這一切,說明離恨無法排遣,悵惘之情愈轉愈深。
“長笛誰教月下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南鄉子
xīn yuè yòu rú méi, cháng dí shuí jiào yuè xià chuī.
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
lóu yǐ mù yún chū jiàn yàn, nán fēi.
樓倚暮云初見雁,南飛。
màn dào héng rén yàn hòu guī.
漫道行人雁后歸。
yì yù mèng jiā qī, mèng lǐ guān shān lù bù zhī.
意欲夢佳期,夢里關山路不知。
què dài duǎn shū lái pò hèn, yīng chí.
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
hái shì liáng shēng yù zhěn shí.
還是涼生玉枕時。
“長笛誰教月下吹”平仄韻腳
拼音:cháng dí shuí jiào yuè xià chuī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長笛誰教月下吹”的相關詩句
“長笛誰教月下吹”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長笛誰教月下吹”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長笛誰教月下吹”出自晏幾道的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