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綠小池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綠小池塘”全詩
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
繡閣里,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
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轉清商。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
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問甚時卻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
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詞作于詞人元祐八年(1093 )調知溧水后三年間,是一首訴說相思懷人的作品。全詞由景及情,抒情由隱而顯 ,人的心理描繪極為細致周到 。詞中懷人,層層深入,有時用對照手法,從雙方寫來,層次極為清楚。
上片寫景,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徘徊于池上,離意中人居處不遠,卻無法接近。“新綠小池塘”,謂池水新漲 ;“綠”為水色,此宅院中的小池。首句頗得靜雅之趣。轉到下兩句,仍寫池水,而靜中見動。簾影映入水中,風搖影動,加以水面折光,便成碎影,再著斜陽返照,浮光躍金,景色奇麗。不僅體物盡態極妍,且隱含人情。
“ 羨”字所領四句 ,蘊含在景中的情感略有顯露。燕子在舊年筑過巢的屋梁上又來筑巢;土花在前番生過的墻上又生了出來 。主人公所以“ 羨”此二物,是因它們能隔年重臨故處,而對比自己此時不能重續舊歡,有人不如物之慨,是為觸景生情。這四句形式屬“ 帶逗對”,詞序略有挪移,即以“土花”對“金屋”,尤覺工穩。
“繡閣里,鳳幃深幾許”,問句,便覺一往情深。“聽得理絲簧”即是池上所聞 。以下四句寫“絲簧”似是以琴者傳情。那聲音象怕誤了佳期芳信,滿懷幽怨無處傾訴 ,故“欲說又休”;本應對酒當歌,但怕近酒 ,故又“未歌先咽”。詞情暗由己思人轉為寫人思己。
換頭三句,懸想伊人晚妝停當,待月西廂,正在思念 、盼望自己。“待月“二字表明與上片所寫“斜陽”已有一段時間間隔,但仍從對方落筆,詞意與上片相續 。不作“遙想”而徑寫“遙知”,概說心意相通之情。絲簧可聞的地方著一“遙”字,又表現出咫尺天涯之感 。明知她待月西廂,卻無法赴會 ,是一苦,連夢魂也不得去她身邊,便更苦了。
緊接便是長長一句 :“問何時說與 ,佳音密耗,寄將秦鏡 ,偷換韓香?”東漢秦嘉出為吏 ,其妻徐淑因病不能隨行 ,嘉乃寄贈明鏡、寶釵等物以慰之,此乃“秦鏡”出典 ;晉賈充之女私慕韓壽 ,竊御賜異香贈壽,充知其事,即以女妻之,此即“韓香”的出典。這四句意思是在封建禮教禁錮下的情侶發自心靈的呼聲 ,它將詞情又推進一層 。末句就喊出內心呼聲:“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似乎從中作梗,使有情人不得相會的,乃是蒼天,不尤人而怨天,可見怨極 ;要求“霎時廝見”,又見渴望之急;便“霎時斯見 ”,于事何補,又見情癡。如此一問,引出至情至性之思。
此詞一起以景 ,極清麗,而又突然轉折 ;一結以情,極樸厚而又干凈利落。整首詞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讀來既明快又饒有情致,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新綠小池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liú zǐ
風流子
xīn lǜ xiǎo chí táng, fēng lián dòng, suì yǐng wǔ xié yáng.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
xiàn jīn wū qù lái, jiù shí cháo yàn tǔ huā liáo rào, qián dù méi qiáng.
羨金屋去來,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
xiù gé lǐ, fèng wéi shēn jǐ xǔ? tīng de lǐ sī huáng.
繡閣里,鳳幃深幾許?聽得理絲簧。
yù shuō yòu xiū, lǜ guāi fāng xìn wèi gē xiān yē, chóu zhuǎn qīng shāng.
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轉清商。
yáo zhī xīn zhuāng le, kāi zhū hù, yīng zì dài yuè xī xiāng.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
zuì kǔ mèng hún, jīn xiāo bú dào yī xíng.
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wèn shén shí què yǔ, jiā yīn mì hào, jì jiāng qín jìng, tōu huàn hán xiāng?
問甚時卻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
tiān biàn jiào rén, shà shí sī jiàn hé fáng?
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新綠小池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