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成兩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舉成兩段”全詩
我如摶沙礫,放手輒星散。
傳聞紫貝闕,薜荔充帷幔。
楚吟尚多亡,君詩補其半。
分類: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才切玉刀,一舉成兩段。
我如摶沙礫,放手輒星散。
傳聞紫貝闕,薜荔充帷幔。
楚吟尚多亡,君詩補其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和自己才華的自謙之情。詩中以玉刀為喻,形容友人的才華猶如刀刃一般鋒利,一舉即可取得巨大成就。而作者自比為摶沙礫,意味著自己的才華微不足道,一旦放手即會四散而去。詩中還提到了紫貝闕和薜荔,暗示了高貴和華麗的氛圍。最后兩句表達了楚國的吟唱仍然存在,而作者的詩作則彌補了其中的一部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友人才華和自身才華的對比,展現了作者的謙遜和自省之情。作者以玉刀和沙礫作為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友人才華的卓越和自己才華的微弱。同時,通過提到紫貝闕和薜荔,詩中營造了一種高貴華麗的氛圍,凸顯了友人才華的珍貴和獨特。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楚國吟唱傳統的尊重,并以自己的詩作來彌補其中的不足。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才華的贊美和自己才華的自謙,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一舉成兩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ōu cháo zōng liù yuè shí rì fàn hú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jūn cái qiè yù dāo, yī jǔ chéng liǎng duàn.
君才切玉刀,一舉成兩段。
wǒ rú tuán shā lì, fàng shǒu zhé xīng sàn.
我如摶沙礫,放手輒星散。
chuán wén zǐ bèi quē, bì lì chōng wéi màn.
傳聞紫貝闕,薜荔充帷幔。
chǔ yín shàng duō wáng, jūn shī bǔ qí bàn.
楚吟尚多亡,君詩補其半。
“一舉成兩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