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取秦人帶客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取秦人帶客旗”全詩
前驅錦帶魚皮鞮,側佩金璋虎頭綬。
南鄭侯家醉落暉,東關陌上著鞭歸。
愁看野馬隨官騎,笑取秦人帶客旗。
使者下車憂疾苦,豪吏銷聲出公府。
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渝兒舞。
分類:
作者簡介(韓翃)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送巴州楊使君》韓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巴州楊使君》
白云縣北千山口,青歲欲開殘雪后。
前驅錦帶魚皮鞮,側佩金璋虎頭綬。
南鄭侯家醉落暉,東關陌上著鞭歸。
愁看野馬隨官騎,笑取秦人帶客旗。
使者下車憂疾苦,豪吏銷聲出公府。
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渝兒舞。
譯文:
送別巴州楊使君
白云縣北有千山口,青春即將來臨,雪已殘留。
前方的隊伍頭佩錦帶,腳穿魚皮鞮,腰懸金璋虎頭綬。
南鄭侯家失魂落魄,東關陌上含淚驅車歸。
憂心地看著野馬跟隨著官騎,忍不住嘲笑起秦國人跟著作客的樣子。
使者走下車,憂愁病苦不堪,士人消聲離開官府。
萬里歌鐘在相慶的時刻敲響,巴童的歌聲和渝兒的舞蹈歡快動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送別巴州楊使君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使君的儀仗和服飾,展示了他的高貴和榮耀。使君離開巴州,返回南鄭侯家,但他失去了往日的豪邁和醉醺醺的氣象,顯得悲傷沉郁。詩人以此反襯出巴州的豪吏們紛紛離去的境況。然而,詩人仍然以歡快的語氣描繪了相慶的場景,表達出對儀式的贊美。最后兩句表現出了巴州的歡樂氛圍,歌聲和舞蹈讓人們的心情更加愉悅。整首詩通過對比來表現了使君的離別和巴州的繁榮,展示了巴州的盛景和民俗風情。
“笑取秦人帶客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bā zhōu yáng shǐ jūn
送巴州楊使君
bái yún xiàn běi qiān shān kǒu, qīng suì yù kāi cán xuě hòu.
白云縣北千山口,青歲欲開殘雪后。
qián qū jǐn dài yú pí dī,
前驅錦帶魚皮鞮,
cè pèi jīn zhāng hǔ tóu shòu.
側佩金璋虎頭綬。
nán zhèng hòu jiā zuì luò huī, dōng guān mò shàng zhe biān guī.
南鄭侯家醉落暉,東關陌上著鞭歸。
chóu kàn yě mǎ suí guān qí, xiào qǔ qín rén dài kè qí.
愁看野馬隨官騎,笑取秦人帶客旗。
shǐ zhě xià chē yōu jí kǔ,
使者下車憂疾苦,
háo lì xiāo shēng chū gōng fǔ.
豪吏銷聲出公府。
wàn lǐ gē zhōng xiāng qìng shí, bā tóng shēng jié yú ér wǔ.
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渝兒舞。
“笑取秦人帶客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