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更誰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往事更誰同”全詩
病憐京口酒,老怯海門風。
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北固亭東望寄默師》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固亭東望寄默師》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誰同?
水謾矜天闊,山應到此窮。
病憐京口酒,老怯海門風。
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羅隱站在北固亭上,向東望去的景象。夕陽西下,高亭中的景色漸漸暗淡,使得過去的事情更加難以辨認。水面波瀾不驚,仿佛自夸寬廣天空的廣闊,而山巒卻在此處終結。詩人因病而憐惜京口的美酒,因年老而畏懼海門的狂風。唯有言語可以解釋心中的感受,但如何才能見到遠方的老師呢?
賞析:
這首詩詞以北固亭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對自然的感慨以及對遠方老師的思念之情。詩人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思考。水面的寬廣和山巒的終結,與詩人內心的迷茫和困惑形成了對比。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的病痛和年老,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擔憂。最后,詩人希望通過言語來解釋自己的感受,但又感到無法與遠方的老師相見,表達了對知識和智慧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往事更誰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gù tíng dōng wàng jì mò shī
北固亭東望寄默師
gāo tíng mù sè zhōng, wǎng shì gèng shuí tóng? shuǐ mán jīn tiān kuò, shān yīng dào cǐ qióng.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誰同?水謾矜天闊,山應到此窮。
bìng lián jīng kǒu jiǔ, lǎo qiè hǎi mén fēng.
病憐京口酒,老怯海門風。
wéi yǒu yán kān jiě, hé yóu jiàn yuǎn gōng.
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往事更誰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