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怒卷高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風怒卷高浪”全詩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間。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
不用然犀下照,未必*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水調歌頭》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黃河九天上》是元代作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黃河的三門津上,我賦詩歌,俯瞰著重要的關隘,人間和鬼魂都在這里交匯。長風怒卷著高浪,灑下寒冷的陽光。這景象峻峭如呂梁山的千仞峰,壯麗如錢塘江八月的潮水,直沖而下,洗滌著塵世。萬象都被沖擊得支離破碎,只有一座孤峰依然屹立。仰望危險的鳥巢,雙鵠飛過,卻難以攀登。人間面對這樣的險境有何用處,萬古以來都隱藏著神秘的陰謀。不用犀牛的角來照亮前路,也未必能夠強力地射擊,有力量來阻擋狂濤。喚來騎著鯨魚的客人,敲擊鼓聲穿過銀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黃河的三門津為背景,描繪了黃河壯麗的景象和其中蘊含的危險。詩人通過形容長風怒卷的高浪和飛灑的陽光,表達了黃河的浩渺和威力。他將黃河比作呂梁山和錢塘江,突出了其壯麗和雄偉的特點。詩人還通過描繪萬象被沖擊得支離破碎,只有一座孤峰屹立的景象,表達了黃河的狂暴和無窮的力量。詩人思考人類面對這樣的險境有何用處,以及世間隱藏的神秘陰謀。最后,他呼喚騎著鯨魚的客人,敲擊鼓聲穿過銀山,表達了對勇敢者的贊美和希望。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河的壯麗景象和其中蘊含的危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人類面對險境的思考。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比喻手法,使詩詞充滿了力量感和震撼力。同時,詩人通過呼喚騎鯨客人的形象,表達了對勇敢者的贊美和對希望的追求。整首詩詞以黃河為背景,展現了元代作家元好問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悟。
“長風怒卷高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fù sān mén jīn huáng hé jiǔ tiān shàng, rén guǐ kàn zhòng guān.
賦三門津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
cháng fēng nù juǎn gāo làng, fēi sǎ rì guāng hán.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
jùn shì lǚ liáng qiān rèn, zhuàng shì qián táng bā yuè, zhí xià xǐ chén huán.
峻似呂梁千仞,壯似錢塘八月,直下洗塵寰。
wàn xiàng rù héng kuì, yī jiù yī fēng jiān.
萬象入橫潰,依舊一峰間。
yǎng wēi cháo, shuāng gǔ guò, yǎo nán pān.
仰危巢,雙鵠過,杳難攀。
rén jiān cǐ xiǎn hé yòng, wàn gǔ mì shén jiān.
人間此險何用,萬古秘神奸。
bù yòng rán xī xià zhào, wèi bì fēi qiáng shè, yǒu lì zhàng kuáng lán.
不用然犀下照,未必*飛強射,有力障狂瀾。
huàn qǔ qí jīng kè, wō gǔ guò yín shān.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長風怒卷高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