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三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書三月”全詩
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
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
料婆娑桂樹,多應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書。
尋常夢里,膏車盤谷,*舟枋口。
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分類: 水龍吟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發自己之情懷。這首詞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自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以來,元好問因避兵亂而幾經輾轉。顛沛流離 ,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 。孤身一人在汴京為官,夜深難眠,偶一舉頭,才知又到了中秋!開頭二句“素丸何處飛來 。”飄逸而至,素丸依舊,和承平時候一樣 ,然物是人非 。披一身皓月,想“家書三月”,卻只能“無言搔首”。詞人化用為人們所熟知的杜甫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簡潔地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幾許光陰,幾回歡聚”,由家書而陷入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其樂融融的溫磬氣氛似乎就在身邊 ,觸手可及。然唱隨一筆“長教分手”,卻原來是離亂分散后的偶聚 ,卻原來是小聚后又一次長別 ,續來不由人不頓過悲涼!今日月圓,再憶歡聚,悲何以堪!“婆娑桂樹”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顏呢?(“ 金城柳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恒公(溫)證 ,經金城 ,見前為浪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晝”表明詞人不慕榮華,獨愛清幽的情懷。遠離塵囂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 ,不才是詞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嗎 ?隱居盤谷,孥舟于枋口,是多么的悠閑愜適呀!盤谷為唐李愿隱居之地,韓愈《送李愿·日盤谷序》云 :“膏吾車寫林吾馬 ,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倘佯。”詞人概括成“膏車盤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據《新唐書·地理志》孟州濟源縣有枋口堰。太和五年,河陽節度使溫于此疏浚古秦渠 ,以灌溉濟源等四縣田,水邊弩舟,亦閑暇適情之事,然這只是夢中的事,現實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親人團圓,給人一點生之快樂,因此,但愿年年中秋,歲歲重九,以享受天倫之樂 ,不負此生。《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龐居士偶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活 。”作者概括為“團欒兒女”句,含意是非常蘊藉的。
“家書三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lóng yín
水龍吟
sù wán hé chǔ fēi lái, zhào rén zhǐ shì chéng píng jiù.
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
bīng chén wàn lǐ, jiā shū sān yuè, wú yán sāo shǒu.
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
jǐ xǔ guāng yīn, jǐ huí huān jù, zhǎng jiào fēn shǒu.
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
liào pó suō guì shù, duō yīng xiào wǒ, qiáo cuì shì, jīn chéng liǔ.
料婆娑桂樹,多應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bù ài zhú xī gē chuī, ài kōng shān yù hú qīng shū.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書。
xún cháng mèng lǐ, gāo chē pán gǔ, zhōu fāng kǒu.
尋常夢里,膏車盤谷,*舟枋口。
bù fù rén shēng, gǔ lái wéi yǒu, zhōng qiū chóng jiǔ.
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
yuàn nián nián cǐ xī, tuán luán ér nǚ, zuì shān zhōng jiǔ.
愿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家書三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