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借青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借青鸞”全詩
萬髻千鬟。
桃源樓閣五云間。
恨殺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鸞。
風雨杏花殘。
芳意都闌。
一燈孤影小窗間。
繡被熏來香欲盡,只是春
分類: 浪淘沙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浪淘沙》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浪淘沙·金翠畫屏山》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翠畫屏山,
山勢如金,綠樹如玉,宛如一幅畫卷。這座山上有千萬個女子,她們的發髻盤得高高的,頭發如云,美麗動人。桃源樓閣在五彩云間,宛如仙境。作者心中充滿了對這座山的喜愛和向往。
恨殺芙蓉城下客,
作者心中有一份對芙蓉城下客的怨恨之情。這里的芙蓉城指的是美麗的城市,而客人則代表了離開這座城市的人。作者對這些人的離去感到遺憾和不滿,希望他們能夠留下來。
不借青鸞,
作者希望這些客人能夠借助青鸞的力量,指的是希望他們能夠得到神仙的幫助,留在這座美麗的山上。
風雨杏花殘,
風雨過后,杏花凋謝了。這里的杏花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而風雨則代表著變故和不幸。作者感嘆美好事物的短暫和易逝。
芳意都闌,
美好的意境已經消失了。這里的芳意指的是美好的情感和意境,都已經消失殆盡。
一燈孤影小窗間,
在小小的窗戶間,只有一盞孤燈和一個人的影子。這里的一燈孤影象征著孤獨和寂寞,窗戶則代表了作者的心靈世界。
繡被熏來香欲盡,
繡被上的香氣已經快要消失殆盡。這里的繡被象征著美好的事物,香氣則代表著美好的感覺和情緒。
只是春,
只有春天。這里的春天象征著美好和希望,作者希望能夠擁有更多的美好時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金翠畫屏山的美景和表達作者對客人離去的不滿之情,展現了元好問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變故的感嘆。同時,通過孤燈、繡被和春天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美好的追求。整首詩詞以婉約的筆調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不借青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
jīn cuì huà píng shān.
金翠畫屏山。
wàn jì qiān huán.
萬髻千鬟。
táo yuán lóu gé wǔ yún jiān.
桃源樓閣五云間。
hèn shā fú róng chéng xià kè, bù jiè qīng luán.
恨殺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鸞。
fēng yǔ xìng huā cán.
風雨杏花殘。
fāng yì dōu lán.
芳意都闌。
yī dēng gū yǐng xiǎo chuāng jiān.
一燈孤影小窗間。
xiù bèi xūn lái xiāng yù jǐn, zhǐ shì chūn
繡被熏來香欲盡,只是春
“不借青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