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風露覺秋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夜風露覺秋偏”全詩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殘陽更亂蟬。
去國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記當年。
白頭來往人間遍,依舊僧窗借榻眠。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外家南寺》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外家南寺》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郁郁秋梧動晚煙,
茂密的秋梧樹搖曳著晚霞,
一夜的風露使秋天更加明顯。
眼中高岸移深谷,
眼中的高岸移動到了深谷之間,
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
愁里殘陽更亂蟬。
在憂愁之中,夕陽更顯殘照,
蟬鳴聲更加嘈雜。
去國衣冠有今日,
離開故國后,衣冠仍然保持著今日的風采,
表達了作者在外地的成就。
外家梨栗記當年。
在外地的家中,梨栗樹依然記得過去的歲月,
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白頭來往人間遍,
白發蒼蒼的作者在人間行走無數次,
表達了作者經歷了許多歲月。
依舊僧窗借榻眠。
依然借著僧窗的光線,在榻上安眠,
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寂寞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表達作者的情感,展現了元好問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自己的情感與大自然相融合,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人生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秋天的景物和表達作者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
“一夜風露覺秋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i jiā nán sì
外家南寺
yù yù qiū wú dòng wǎn yān, yī yè fēng lù jué qiū piān.
郁郁秋梧動晚煙,一夜風露覺秋偏。
yǎn zhōng gāo àn yí shēn gǔ, chóu lǐ cán yáng gèng luàn chán.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殘陽更亂蟬。
qù guó yì guān yǒu jīn rì, wài jiā lí lì jì dāng nián.
去國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記當年。
bái tóu lái wǎng rén jiān biàn, yī jiù sēng chuāng jiè tà mián.
白頭來往人間遍,依舊僧窗借榻眠。
“一夜風露覺秋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