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信黃壚此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信黃壚此日”全詩
百年一夢初驚。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
澹橫舟古渡,落雁寒汀。
河山故亭。
人與鏡、兩崢嶸。
爭信黃壚此日,深谷高陵。
一時朋輩,謾留住、窮途阮步兵。
尊俎地、誰慰飄零。
分類: 婆羅門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短衣匹馬,白頭重過洛陽城。
穿著簡樸的衣袍,騎著一匹馬,年老的我再次來到洛陽城。
百年一夢初驚。
百年的時光如夢初醒,讓我感到驚訝和迷茫。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
秋高氣爽,孤寂的云和山物,夕陽的余暉照亮了半片林木。
澹橫舟古渡,落雁寒汀。
平靜地橫渡古老的船只,寒冷的秋天,雁兒飛落在寒冷的河灘上。
河山故亭。人與鏡、兩崢嶸。
河山之間有一座古老的亭子。人與鏡子一起,都顯得蒼老而堅毅。
爭信黃壚此日,深谷高陵。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爭取讓黃土高坡的人們相信我,深入山谷和高聳的陵墓。
一時朋輩,謾留住、窮途阮步兵。
一時的朋友們,徒留下我,一個在窮途末路的步兵。
尊俎地、誰慰飄零。
尊貴的祭祀之地,有誰能安慰我這個漂泊的人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元好問自己的旅程和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作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歲月的變遷和個人的孤獨。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運用,使讀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寂寥和河山的壯美。整首詩以元好問的個人經歷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爭信黃壚此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ó luó mén yǐn guò mèng jīn hé shān tíng gù jī
婆羅門引 過孟津河山亭故基
duǎn yī pǐ mǎ, bái tóu zhòng guò luò yáng chéng.
短衣匹馬,白頭重過洛陽城。
bǎi nián yī mèng chū jīng.
百年一夢初驚。
jì mò gāo qiū yún wù, cán zhào bàn lín míng.
寂寞高秋云物,殘照半林明。
dàn héng zhōu gǔ dù, luò yàn hán tīng.
澹橫舟古渡,落雁寒汀。
hé shān gù tíng.
河山故亭。
rén yǔ jìng liǎng zhēng róng.
人與鏡、兩崢嶸。
zhēng xìn huáng lú cǐ rì, shēn gǔ gāo líng.
爭信黃壚此日,深谷高陵。
yī shí péng bèi, mán liú zhù qióng tú ruǎn bù bīng.
一時朋輩,謾留住、窮途阮步兵。
zūn zǔ dì shuí wèi piāo líng.
尊俎地、誰慰飄零。
“爭信黃壚此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