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上寒煙引輕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波上寒煙引輕素”全詩
千秋萬歲帝鄉遠,云來云去空悠悠。
秋風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煙引輕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湘夫人詠》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夫人詠》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木蘭芙蓉滿芳洲,
白云飛來北渚游。
千秋萬歲帝鄉遠,
云來云去空悠悠。
秋風秋月沅江渡,
波上寒煙引輕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
竹枝無聲墮殘露。
中文譯文:
木蘭芙蓉盛開在芳洲,
白云飄蕩至北渚游。
千秋萬歲皇城遙遠,
云來云去空無邊。
秋風秋月沅江渡,
波上寒煙輕輕引。
九疑山高猿夜啼,
竹枝無聲落殘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湘夫人為題材,描繪了湘夫人的境遇和內心情感。詩中以自然景物和季節變化為背景,通過描寫花草盛開、白云飄蕩、秋風秋月等景象,表達了湘夫人的孤獨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以木蘭芙蓉滿盛芳洲的景象開篇,展現了湘夫人的美麗和高貴。接著,白云飛來北渚游,形容湘夫人的心思飄忽不定,仿佛白云在天空中自由飛行。
然而,千秋萬歲的皇城卻遙遠無邊,湘夫人與皇城相隔甚遠,表達了她與世隔絕的孤獨感。云來云去的描寫則強調了她內心的迷茫和無奈。
接下來,詩人以秋風秋月和沅江渡為背景,描繪了湘夫人在秋天的寂寥之境。波上寒煙引輕素,寒煙輕輕地漂浮在江面上,象征著湘夫人內心的淡然和超脫。
最后兩句,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通過描寫山中猿猴的啼叫和竹枝上殘露的落下,表達了湘夫人的孤寂和無聲無息的心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湘夫人的孤獨、思念和無奈之情,展現了元代文學家元好問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
“波上寒煙引輕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fū rén yǒng
湘夫人詠
mù lán fú róng mǎn fāng zhōu, bái yún fēi lái běi zhǔ yóu.
木蘭芙蓉滿芳洲,白云飛來北渚游。
qiān qiū wàn suì dì xiāng yuǎn, yún lái yún qù kōng yōu yōu.
千秋萬歲帝鄉遠,云來云去空悠悠。
qiū fēng qiū yuè yuán jiāng dù, bō shàng hán yān yǐn qīng sù.
秋風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煙引輕素。
jiǔ yí shān gāo yuán yè tí, zhú zhī wú shēng duò cán lù.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
“波上寒煙引輕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