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骨露清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骨露清秋”全詩
煙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隨陽見鴻雁,三嘆惜淹留。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九月晦日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水涸沙仍濕,
霜余草更幽。
煙花藏落景,
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
行吟只自愁。
隨陽見鴻雁,
三嘆惜淹留。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詩中描述了水已經干涸,但沙地仍然濕潤,這反映了季節的變遷和自然界的變化。接著,霜后的草地更加幽深,給人一種寂靜和凄涼的感覺。這些景物的描繪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
詩中還提到了煙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這里的煙花可能指的是秋天的霜,它們隱藏了景色的美麗。山骨露清秋則表達了秋天的景色清晰可見,山脈的輪廓清晰可辨。這些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這表達了作者對于安逸和享受的思考。作者認為坐而享受食物并不能帶來真正的益處,而行走吟詠只會讓自己更加憂愁。這種思考反映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
最后,詩中提到了隨陽見鴻雁,三嘆惜淹留。這里的鴻雁象征著離別和遷徙,作者通過觀察鴻雁的飛行,感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作者對于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感慨,以及對于留戀的惜別,表達了對于生命短暫和人事無常的思考和感嘆。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于安逸和享受的思考,以及對于離別和留戀的感慨。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元好問對于人生和自然的獨特見解和感悟。
“山骨露清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huì rì wáng cūn dào zhōng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
shuǐ hé shā réng shī, shuāng yú cǎo gèng yōu.
水涸沙仍濕,霜余草更幽。
yān huā cáng luò jǐng, shān gǔ lù qīng qiū.
煙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zuò shí zhī hé yì, xíng yín zhǐ zì chóu.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suí yáng jiàn hóng yàn, sān tàn xī yān liú.
隨陽見鴻雁,三嘆惜淹留。
“山骨露清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