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師高行出人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社師高行出人天”全詩
一齋巾拂晨鐘次,數禮香燈夜像前。
瞑目幾閑松下月,凈頭時動石盆泉。
西湖舊侶因吟寄,憶著深峰萬萬年。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和西湖霽上人寄然社師》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西湖霽上人寄然社師》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西湖的景色中,懷念過去的友誼和對佛教的虔誠。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竹下經房號白蓮,
社師高行出人天。
一齋巾拂晨鐘次,
數禮香燈夜像前。
瞑目幾閑松下月,
凈頭時動石盆泉。
西湖舊侶因吟寄,
憶著深峰萬萬年。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的崇敬和對友誼的懷念。詩中提到了社師,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他們以修行高深而被認為超越凡人。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竹林下經過房間時,聽到社師高僧的名號“白蓮”,這表明作者對佛教的景仰和尊重。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在清晨和夜晚參拜佛像的場景。作者清晨起床時,戴上巾帽,拂去晨鐘的塵埃,表示他對佛教的虔誠。夜晚時,作者在香燈前多次行禮,表達了他對佛教儀式的參與和對佛教信仰的堅持。
詩中還出現了松樹和石盆泉的描寫,這些景物象征著寧靜和純凈。作者閉上眼睛,靜靜地倚在松樹下,凝視著月亮,感受著寧靜的氛圍。石盆泉的水聲時而響動,時而靜謐,給人以寧靜和凈化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懷念過去的友誼和對深山的思念。作者將這首詩寄給了西湖的舊友,希望能夠喚起他們對過去友誼的回憶。同時,作者也回憶起了深山的景色,這種思念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延續了萬萬年。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西湖的景色和佛教的儀式,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的虔誠和對友誼的懷念,同時也展現了對寧靜和純凈的向往。
“社師高行出人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ī hú jì shàng rén jì rán shè shī
和西湖霽上人寄然社師
zhú xià jīng fáng hào bái lián, shè shī gāo xíng chū rén tiān.
竹下經房號白蓮,社師高行出人天。
yī zhāi jīn fú chén zhōng cì, shù lǐ xiāng dēng yè xiàng qián.
一齋巾拂晨鐘次,數禮香燈夜像前。
míng mù jǐ xián sōng xià yuè, jìng tóu shí dòng shí pén quán.
瞑目幾閑松下月,凈頭時動石盆泉。
xī hú jiù lǚ yīn yín jì, yì zhe shēn fēng wàn wàn nián.
西湖舊侶因吟寄,憶著深峰萬萬年。
“社師高行出人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