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相對試茶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僧相對試茶間”全詩
苔生晚片應知靜,云動秋根合見閑。
瘦鶴獨隨行藥后,高僧相對試茶間。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頻頻此往還。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林間石》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間石》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來到林間,我多次盤腿坐著等待月亮的出現,不時調整姿勢坐在箕踞的位置上觀賞山景。晚霞中的青苔應該知道我喜歡寧靜,云朵在秋天的根部上飄動,也能看到它們的閑適。瘦弱的鶴跟隨著我行走,仿佛是在服用藥物之后,我與一位高僧在品茶的間隙相對而坐。稀疏的竹籬笆有上百根,高聳的松樹有千尺,不要驚訝我頻繁地來回穿梭其中。
詩意:
《林間石》描繪了詩人在林間的一系列景象和心境。詩人在夜晚等待月亮的出現,通過調整姿勢來欣賞山景,展現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的追求。詩中的青苔、云朵和秋天的根部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對自然變化的感知。詩人與瘦弱的鶴一同行走,與高僧共品茶,展示了他與自然和人文的交融與共生。最后,詩人頻繁往返于竹籬笆和高聳的松樹之間,表達了他對這片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向往。
賞析:
《林間石》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感,展示了林逋獨特的詩境和情感表達。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夜晚的月亮、青苔、云朵、秋天的根部、瘦弱的鶴、高僧和竹籬笆等,這些意象與詩人的心境相互映襯,使整首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共鳴。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人文情感的表達,詩人展示了對自然和人文的熱愛、敬畏和追求,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美好。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使讀者能夠與詩人一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溫暖。
“高僧相對試茶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 shí
林間石
rù yè jiā fū duō dài yuè, yí shí jī jù wèi kàn shān.
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時箕踞為看山。
tái shēng wǎn piàn yīng zhī jìng, yún dòng qiū gēn hé jiàn xián.
苔生晚片應知靜,云動秋根合見閑。
shòu hè dú suí háng yào hòu, gāo sēng xiāng duì shì chá jiān.
瘦鶴獨隨行藥后,高僧相對試茶間。
shū huáng bǎi běn sōng qiān chǐ, mò guài pín pín cǐ wǎng huán.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頻頻此往還。
“高僧相對試茶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