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已有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言歸已有期”全詩
江流富春闊,山沓括蒼危。
錫潤飛晴靄,羅寒濾曉澌。
東巖有幽石,應許折松枝。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送僧機素還東嘉》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機素還東嘉》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康樂遺蹤地,言歸已有期。
江流富春闊,山沓括蒼危。
錫潤飛晴靄,羅寒濾曉澌。
東巖有幽石,應許折松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送別僧人機素歸東嘉的情景。詩人描述了康樂的地方,表示對機素的歸來已經有了期待。江水流淌,富春山脈廣闊,山勢險峻。錫杖上的潤澤在晴朗的天空中飛揚,羅衣上的寒意過濾著清晨的霧氣。東巖上有一塊幽靜的石頭,詩人期望機素能夠答應折下一枝松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現了林逋獨特的寫作風格。詩中的康樂遺蹤地和言歸已有期表達了詩人對機素歸來的期待和歡迎之情。通過描繪江流和山沓,詩人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危險,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錫潤飛晴靄和羅寒濾曉澌則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最后,東巖有幽石,應許折松枝,表達了詩人對機素的期望和希望能夠與他再次相聚的愿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物情感的表達,展示了林逋細膩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細節描寫也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言歸已有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jī sù hái dōng jiā
送僧機素還東嘉
kāng lè yí zōng dì, yán guī yǐ yǒu qī.
康樂遺蹤地,言歸已有期。
jiāng liú fù chūn kuò, shān dá kuò cāng wēi.
江流富春闊,山沓括蒼危。
xī rùn fēi qíng ǎi, luó hán lǜ xiǎo sī.
錫潤飛晴靄,羅寒濾曉澌。
dōng yán yǒu yōu shí, yīng xǔ zhé sōng zhī.
東巖有幽石,應許折松枝。
“言歸已有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