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凋動翠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霜凋動翠顏”全詩
迢遞高樓上,蕭條曠野閑。
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凋動翠顏。
分類:
作者簡介(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登丹陽北樓(一作張繼詩)》郎士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登丹陽北樓(一作張繼詩)》
寒皋那可望,
旅望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
蕭條曠野閑。
暮晴依遠水,
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
霜凋動翠顏。
中文譯文:
看不到寒皋山的峰頂,
旅途中的望家心情初還。
旅途曲折穿過高樓的樓頂,
曠野上一片荒涼寂寞。
晚上晴空下映照遠處的水面,
秋天的興致同屬于連山。
臨時相遇的游客們,
霜凋動了山上翠綠的花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丹陽北樓登高時的所見所感。作者首先表達了登高的期望,但卻發現山頂的景色并不清晰可見,使自己對家的思念更加強烈。之后,作者描述了從樓上俯瞰整個曠野的寂靜與荒涼,與旅行途中的心情相得益彰。在晚上的晴朗天空中,月光倒映在遠處的水面上,增加了深秋的意境。作者最后提到了與他臨時相遇的游客們,這些游客的面容已被霜凋殘蝕,顯得格外蒼老,也突出了秋天的季節感。
整首詩運用了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的手法,通過對曠野和天空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同時,通過與他人相遇的描寫,也給詩中增添了一種人情味,使整首詩更富有人文情懷。整體上,這首詩情景交融,言簡意賅,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游客的形象,表達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獨以及對家的思念之情。
“霜凋動翠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dān yáng běi lóu yī zuò zhāng jì shī
登丹陽北樓(一作張繼詩)
hán gāo nà kě wàng, lǚ wàng yòu chū hái.
寒皋那可望,旅望又初還。
tiáo dì gāo lóu shàng, xiāo tiáo kuàng yě xián.
迢遞高樓上,蕭條曠野閑。
mù qíng yī yuǎn shuǐ, qiū xìng shǔ lián shān.
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fú kè shí xiāng jiàn, shuāng diāo dòng cuì yán.
浮客時相見,霜凋動翠顏。
“霜凋動翠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