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送渡頭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催送渡頭船”全詩
含羞幾度,已拋人遠,忽近人前。
無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頭船。
一聲歸去,臨得又坐,乍起翻眠。
分類: 眼兒媚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眼兒媚》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眼兒媚·那年私語小窗邊》是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那年在小窗邊私語,
明月未圓便嬉笑。
羞澀的場景多次重演,
曾遠離,卻又突然靠近。
無情的江水最為凄涼,
催促著船只渡過彼岸。
一聲告別,本欲離去,
卻在即將離開時又坐下,猶豫起來。
詩意:
《眼兒媚·那年私語小窗邊》表達了人們在過往時光中經歷的情感起伏和思緒紛繁。詩中通過描述那年的私語,明月未圓的情境,展現了一種追憶往事的感傷之情。詩人描繪了羞澀和猶豫的情景,暗示了人們在經歷感情變遷過程中的復雜心態和內心掙扎。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通過情景描寫和寓意的交織,帶給讀者深思和共鳴。詩中的“明月未曾圓”和“含羞幾度,已拋人遠,忽近人前”表現了情感的曲折和變化,揭示了人際關系中的離合和矛盾。江水被形容為“無情”,強調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以及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告別的無奈。而最后的“臨得又坐,乍起翻眠”則表現了內心的掙扎和猶豫,使整首詩詞更具戲劇性和情感張力。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復雜的情感境界,通過對人際關系、時光流轉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充滿了濃厚的詩意。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人生起伏的思考和對過往時光的回憶,同時也能在自己的經歷中找到共鳴,體味人情冷暖和光陰流轉的無常。
“催送渡頭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ǎn ér mèi
眼兒媚
nà nián sī yǔ xiǎo chuāng biān, míng yuè wèi zēng yuán.
那年私語小窗邊,明月未曾圓。
hán xiū jǐ dù, yǐ pāo rén yuǎn, hū jìn rén qián.
含羞幾度,已拋人遠,忽近人前。
wú qíng zuì shì hán jiāng shuǐ, cuī sòng dù tóu chuán.
無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頭船。
yī shēng guī qù, lín dé yòu zuò, zhà qǐ fān mián.
一聲歸去,臨得又坐,乍起翻眠。
“催送渡頭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