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曾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依稀曾記”全詩
蘇小門前芳草渡。
依稀曾記,小樓深巷,盡是銷魂處。
到來忽下前溪路,月黑頻催送柔櫓。
及到前溪人又去。
游絲落絮,春來無定,總被東風誤。
分類: 青玉案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青玉案》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青玉案·灣頭分手盈盈步》是清代朱彝尊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別離時刻的懷戀之情。
詩詞中的“灣頭分手盈盈步”描述了離別時兩人輕盈的步伐,意味著他們的離別是相互懷念、不舍的。接下來詩人提到了他們相約去住在西湖附近,顯示了他們離別后仍保持著某種聯系和思念之情。
在蘇小門前經過芳草渡時,詩人依稀記得過去的點點滴滴,小樓深巷中處處是令人陶醉的景色。然而,當他再次來到前溪路時,月色已黑,頻頻催促他乘船離去。到了前溪,他發現曾經相伴的人已經離去,游絲落絮,春天來了卻沒有定期歸來,總因東風的誤導而錯過相聚。
這首詩詞以別離為主題,通過環境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對離別時刻的懷念和思念之情。他用“灣頭分手盈盈步”表達了別離時的溫柔與不舍,用“小樓深巷,盡是銷魂處”來形容過去美好的回憶,以及“游絲落絮,春來無定,總被東風誤”表達了別離后的孤獨和思念。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感情的抒發,將讀者帶入了別離的情境,表達了詩人對離別時刻的深深懷念和遺憾之情,喚起了讀者對離別的共鳴和對美好回憶的珍惜。
“依稀曾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yù àn
青玉案
wān tóu fēn shǒu yíng yíng bù, qián yuē dào xī hú zhù.
灣頭分手盈盈步,潛約到西湖住。
sū xiǎo mén qián fāng cǎo dù.
蘇小門前芳草渡。
yī xī céng jì, xiǎo lóu shēn xiàng, jìn shì xiāo hún chù.
依稀曾記,小樓深巷,盡是銷魂處。
dào lái hū xià qián xī lù, yuè hēi pín cuī sòng róu lǔ.
到來忽下前溪路,月黑頻催送柔櫓。
jí dào qián xī rén yòu qù.
及到前溪人又去。
yóu sī luò xù, chūn lái wú dìng, zǒng bèi dōng fēng wù.
游絲落絮,春來無定,總被東風誤。
“依稀曾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