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鼓三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漏鼓三通”全詩
喚坐回身,料是秋波,難制盈盈淚。
酒闌空有相憐意,欲住愁無計。
漏鼓三通,月底燈前,沒個商量地。
分類: 城頭月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城頭月》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頭月·別離偏比相逢易》是清代朱彝尊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別離偏比相逢易,
眾里休回避。
喚坐回身,
料是秋波,
難制盈盈淚。
酒闌空有相憐意,
欲住愁無計。
漏鼓三通,
月底燈前,
沒個商量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別離與相聚之間的心情對比。詩人認為別離要比相逢更容易,人們在人群中往往會避免和離別者面對面相見。當詩人被喚作回頭時,他發現對方眼中閃爍的波光,使他難以控制住滿溢而出的淚水。盡管酒宴上充斥著互相憐愛的情感,但要消除憂愁卻無計可施。時間的流逝和鼓聲的敲擊,使得月下的燈光顯得更加暗淡,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商量解決離別之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在別離與相聚之間所經歷的復雜情感。詩人通過對比,強調了別離的痛苦和相逢的喜悅之間的差異。詩中的"料是秋波"一句,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眼淚難以自持的情感。詩人在描繪別離的痛苦時,使用了"盈盈淚"的形容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悲傷和無奈。整首詩以別離為主題,通過對情感的細膩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離別時的無奈和心痛之情。
“漏鼓三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tóu yuè
城頭月
bié lí piān bǐ xiāng féng yì, zhòng lǐ xiū huí bì.
別離偏比相逢易,眾里休回避。
huàn zuò huí shēn, liào shì qiū bō, nán zhì yíng yíng lèi.
喚坐回身,料是秋波,難制盈盈淚。
jiǔ lán kōng yǒu xiāng lián yì, yù zhù chóu wú jì.
酒闌空有相憐意,欲住愁無計。
lòu gǔ sān tòng, yuè dǐ dēng qián, méi gè shāng liáng dì.
漏鼓三通,月底燈前,沒個商量地。
“漏鼓三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