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金夜就倡樓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揮金夜就倡樓宿”全詩
角聲嗚嗚滿街道,縣官張燈征馬草。
階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撲無完膚。
里胥揚揚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橫行叫罵呼盤飧,闌牢四顧搜雞豚。
歸來輸官仍不足,揮金夜就倡樓宿。
分類: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馬草行》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馬草行》是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戰亂年間的荒涼景象以及人們的苦難和生活狀態。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陰風蕭蕭邊馬鳴,健兒十萬來空城。
角聲嗚嗚滿街道,縣官張燈征馬草。
階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撲無完膚。
里胥揚揚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橫行叫罵呼盤飧,闌牢四顧搜雞豚。
歸來輸官仍不足,揮金夜就倡樓宿。
譯文:
陰風呼嘯,邊境馬匹嘶鳴,十萬勇士空蕩地歸來。
城中回蕩著角聲,縣官點亮燈火,征馬吃草。
臺階前,七十多歲的老人,渾身是鞭痕,皮膚破裂。
里胥得意洋洋地走出官府,天還沒亮就去了田間。
橫沖直撞地叫罵,呼喚著盤中的食物,四處搜尋雞和豬。
回來后輸掉的官職仍然不夠,揮霍金錢,在夜晚倡樓留宿。
詩意與賞析:
《馬草行》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戰火蹂躪下的苦難與荒涼景象。詩中的馬嘶聲、角聲、燈火等細節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邊境空城的凄涼和荒蕪。詩人通過描寫野老和縣官兩個不同社會階層的形象,展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運。野老身上的鞭痕和破裂的皮膚,表達了他們在戰亂中所受的苦難和摧殘,而縣官的得意洋洋則暗示了一些人借著戰亂獲得權勢和財富的現象。詩中所描繪的社會現實,呈現出一個混亂而殘酷的世界,人們在其中艱難求生,官府腐敗,財富流失。最后兩句描述了回歸生活的人們,他們雖然回到了家鄉,但官位的失去和金錢的揮霍使他們的生活依然困頓,只能在倡樓中過夜。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戰亂年間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戰爭的痛苦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詩人傳達了對人性的反思和對社會的批判。這首詩詞以其真實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使讀者對戰亂年代的苦難和社會現實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
“揮金夜就倡樓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 cǎo xíng
馬草行
yīn fēng xiāo xiāo biān mǎ míng, jiàn ér shí wàn lái kōng chéng.
陰風蕭蕭邊馬鳴,健兒十萬來空城。
jiǎo shēng wū wū mǎn jiē dào, xiàn guān zhāng dēng zhēng mǎ cǎo.
角聲嗚嗚滿街道,縣官張燈征馬草。
jiē qián yě lǎo qī shí yú, shēn shàng biān pū wú wán fū.
階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撲無完膚。
lǐ xū yáng yáng chū guān shǔ, wèi míng yǐ dào tián jiā qù.
里胥揚揚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héng xíng jiào mà hū pán sūn, lán láo sì gù sōu jī tún.
橫行叫罵呼盤飧,闌牢四顧搜雞豚。
guī lái shū guān réng bù zú, huī jīn yè jiù chàng lóu sù.
歸來輸官仍不足,揮金夜就倡樓宿。
“揮金夜就倡樓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