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風吹黃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陰風吹黃蒿”全詩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分類: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相和歌辭·挽歌二首》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陰風吹黃蒿,挽歌渡秋水。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詩意:
這首詩是一首帶有憂傷和哀思情感的挽歌,描繪了人們面對死亡和世俗生活的思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生命和無常的命運的感嘆,同時也展示出對返璞歸真、逃避紛擾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季荒涼的景象和人們歸去的車馬,表達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作者以孤墳和月明作為背景,凸顯了死亡與永恒的對比。詩中提到送死的人比得終老的人更多,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無奈。
后半部分表現了作者對人世繁雜的厭倦,他認為逃離塵世歸山更好,可以遠離人們切肺肝(即切膚之痛、切骨之仇)的傷害。詩人以“默默安懷抱”來表示他對寂靜和內心安寧的向往。
最后,作者反思了生死和時間的關系,認為時間會抹平一切,物質最終會歸于虛無。他提醒人們,世間的壽者不多,而人們往往在悲傷和困擾中度過生命。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抒發對生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奈和對逃離塵世的向往。詩中融入了對寧靜和內心平靜的渴望,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有限的生命。
“陰風吹黃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wǎn gē èr shǒu
相和歌辭·挽歌二首
yīn fēng chuī huáng hāo, wǎn gē dù qiū shuǐ.
陰風吹黃蒿,挽歌渡秋水。
chē mǎ què guī chéng, gū fén yuè míng lǐ.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里。
shuāng zhé chū guō mén, mián mián dōng xī dào.
雙轍出郭門,綿綿東西道。
sòng sǐ duō yú shēng, jǐ rén dé zhōng lǎo.
送死多于生,幾人得終老。
jiàn rén qiè fèi gān, bù rú guī shān hǎo.
見人切肺肝,不如歸山好。
bù wén āi kū shēng, mò mò ān huái bào.
不聞哀哭聲,默默安懷抱。
shí jǐn cóng wù huà, yòu miǎn shēng yōu rǎo.
時盡從物化,又免生憂擾。
shì jiān shòu zhě xī, jǐn wèi bēi shāng nǎo.
世間壽者稀,盡為悲傷惱。
“陰風吹黃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