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有修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來有修短”全詩
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
忍此連城寶,沈埋向九泉。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悼亡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悼亡三首》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從來都有長短之別,我怎敢質問蒼天。見過許多人間婦女,沒有人能及美麗且賢良。假設愚昧者能夠長壽,為何不借用他們的歲月。我寧愿將這無價之寶,埋葬在九泉之下。
詩意:
《悼亡三首》通過對人生短暫和死亡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人的哀悼之情。詩人認為人生有長短之別,每個人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因此他不敢質問上天為何如此安排。他在人世間見過許多婦女,但沒有一個能夠與美麗和賢良并存。詩人用假設愚者能夠長壽來表達他希望能夠借用他人的歲月延長生命的想法。最后,他寧愿將自己的寶貝埋葬在墳墓里,永遠沉睡在九泉之下。
賞析:
《悼亡三首》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逝去之人的悼念之情。詩人通過對人生短暫的認知,以及對美麗和賢良難以并存的思考,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他的假設愚者長壽的想法,折射出人們對于延長生命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寶貴之物的舍棄,愿將其永遠埋葬在九泉之下,表達了對逝去者的深深哀思。整首詩以簡練而凄涼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死亡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生命的珍惜和對逝去之人的思念。
“從來有修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wáng sān shǒu
悼亡三首
cóng lái yǒu xiū duǎn, qǐ gǎn wèn cāng tiān.
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
jiàn jìn rén jiān fù, wú rú měi qiě xián.
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pì lìng yú zhě shòu, hé bù jiǎ qí nián.
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
rěn cǐ lián chéng bǎo, shěn mái xiàng jiǔ quán.
忍此連城寶,沈埋向九泉。
“從來有修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